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6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教育   14110篇
科学研究   1101篇
各国文化   163篇
体育   718篇
综合类   486篇
文化理论   210篇
信息传播   15367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770篇
  2022年   758篇
  2021年   719篇
  2020年   552篇
  2019年   640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589篇
  2016年   942篇
  2015年   1417篇
  2014年   2778篇
  2013年   2304篇
  2012年   3042篇
  2011年   3228篇
  2010年   2440篇
  2009年   2270篇
  2008年   2713篇
  2007年   1720篇
  2006年   1202篇
  2005年   992篇
  2004年   669篇
  2003年   546篇
  2002年   465篇
  2001年   336篇
  2000年   294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在围绕跨媒介叙事展开相关研究的过程之中,互文性与故事世界常被提及,两个概念各有其特征。互文性具有批判色彩,然而跨媒介叙事语境下的互文实践服务于商业化社会,围绕故事世界而非现实世界。故事世界有其边际,用以维系自身的稳定和意义的连贯。这种边际受媒介形态、其他故事世界以及粉丝的影响。互文可以被划分为“近互文”与“远互文”,“近互文”扩展故事世界,同时有助于维系其边际,而“远互文”则造成文本的断裂与意义的垮塌。在商业化社会,文化产品厂商的载体属性是一个重要的解释体系,可以让“远互文”的意义成立。这意味着一种符号化的文化商业模式,是消费主义影响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2.
《新闻界》2022,(3)
开国大典广播实况转播超越了电视现场直播作为媒介事件的预设前提,但具有媒介事件的其他典型特征和社会功能,主要属于庆贺新政府成立的“加冕”脚本。西方学界对媒介事件理论的突破和超越主要体现在从“仪式性”向“破坏性”的转变,但破坏性事件并没有完全取代仪式性事件,二者为并存关系。鉴于事件与新媒体之间呈现的新的互构关系,国内学界赋予媒介事件理论以媒介抗争等新内涵。媒介事件理论是电视媒介文化的产物,在全球数字媒介文化环境下,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因为社会生活离不开仪式,仪式性媒介事件和传统意义的国家级媒介事件依然存在,同时,媒介事件部分特性和功能发生了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143.
2022年2月4日,冬奥盛会在北京开幕,作为冬奥会举办地之一,河北省的冰雪运动持续升温,河北省档案馆对冬奥档案的征集、开发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笔者采撷了河北省冰雪运动档案记忆中的几朵花絮,讲述河北人的冰雪之恋和冬奥之情。走近石家庄老年冰球队发起人在河北省档案馆退休干部宋少珍家中,保存着一套不同寻常的冰球主题家庭档案。最早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的冰上运动照片,不同年代的球杆、冰球鞋、头盔、护具,各色球服、奖牌、纪念品……一件件独具年代感的冰球运动实物档案、一张张冰上运动照片,记录着一支民间冰球队的发展历程,见证着冰球运动爱好者的冰球情结。作为一名老档案人,宋少珍细心地将这些实物和照片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编写说明,形成了一份独一无二的“冰球记忆”。宋少珍的爱人房勇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老年冰球队的发起人。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老年冰球队,常年活跃在河北省甚至京津和全国的各大赛场,他们在冰场上快速滑行、变向摆脱、带球突进、活力四射。看到他们一个个矫健的身姿,很难想象他们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谈起这支冰球队,年近七旬的房勇兴致勃勃地戴上冰球帽,拿起冰球杆,一边向我们展示着打冰球的动作,一边如数家珍地向我们讲述了他与冰球队结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4.
李斌 《采.写.编》2022,(12):89-91
新世纪到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建设体系趋于规模化,各个传统行业都进行了现代化转型,传统媒体产业也转为融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不再限制于固定的媒体媒介,在互联网覆盖范围之内,人们都可以实时收到新闻资讯。传统新闻媒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承担着信息传播的功能,依托纸质媒介、电视新闻的方式向大众传递各种信息。当互联网出现之后,自媒体的发展尤为迅速,让传统新闻媒体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何在新环境中得到重生,是现阶段传统新闻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媒介融合为背景,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变革方式进行阐述,希望借此给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5.
日本是较早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亚洲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屏幕教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已经形成具有大众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对于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来讲,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6.
许娟 《东南传播》2022,(3):53-56
论文运用文化记忆与集体记忆理论,剖析了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纪录片栏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记忆的媒介建构。论文分析电视媒介对记忆的呈现、唤醒与重构功能,使《国家记忆》建构了具有政治文化属性的、为集体共享的国家记忆。栏目借助符号表征,从历史维度搭建了集体记忆的国家框架,采用重现、缝合和互动的话语策略将不同的政治文化记忆弥合,构建了新中国的国家记忆。在国家记忆的建构过程中,受众又透过对国家记忆的确认、补充和传播加深了记忆的内在建构。  相似文献   
147.
刘胜华 《东南传播》2022,(4):106-109
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最关键之处在于提高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传播效度,民间艺术作为兼具通俗性、人民性等特点的文化样式,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多模态视觉语法为理论工具,以“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中戏曲系列作品为分析对象,探讨此系列作品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个维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中都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8.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健康码广泛应用并成为防疫重要手段。以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分析法探索健康码使用的认知模式发现,以知晓、理解为主的初级认知活动经由实践转化为以评价、反思为主的高级认知活动,二者对用码实践产生重要影响。认知缺陷导致健康码最核心的追踪功能被悬置,其提高流调效率的潜力尚未被充分开掘;技术行动者与人工输入、核查的具身行动构成“最后一英里”悖论,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将大幅提高健康码准确性;第三人效果的重现隐喻着社会对老年群体使用的普遍担忧。消除防疫倦怠,填补防疫漏洞,追求全社会准确、严格用码是进一步保障生命安全、精确定位隔离群体的路径。以数字追踪系统为代表的智能媒介行动者在数字治理中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9.
城镇化发展导致村民的身份观念出现离散化,村民的乡土认同和身份认同逐渐消散。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祠堂作为重要的媒介域在村民群体身份认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发现,乡村祠堂一方面通过符号媒介向村民传递着各式信息,勾起其历史记忆和集体记忆,与此同时,在仪式化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能量将村民的情感连接,以获得群体身份认同;另一方面,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村民通过新媒体以虚拟在场的方式参与围绕乡村祠堂展开的仪式活动,在网络公共平台传递价值信仰和共享仪式意义,加固群体身份认同,促进群体有机团结。  相似文献   
150.
郭慧  曾超 《东南传播》2022,(6):24-26
电影《长津湖》通过典型人物刻画与双向融合叙事的艺术手法建构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集体记忆,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无畏美国霸权主义、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现实主义的影像特征催化了受众情感共鸣和集体共情,使电影散发出人文关怀的意义内蕴。浸润文化自觉的导演思维投影了“抗争美学”的影像风格,提升了受众的国家认同感与民族凝聚力。电影对长津湖战役集体记忆的建构与延续,将助推青少年受众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