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2篇
教育   320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辛克莱刘易斯是美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作品传入中国已有九十余载。通过对刘氏译介作品的收集分析,梳理其在中国的译介历程,运用操纵理论探讨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与译介历程的相互关系及其作品译介的特点与价值。研究表明其作品的译介受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及赞助人的影响,其作品的译介呈再版多、重译多及单一性的特点。对刘氏作品在中国的译介进行研究不仅为后续研究提供更为完整开阔的景象还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52.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杜拉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形式方面看,国内对杜拉斯作品的研究集中在文学风格、作品结构、小说语言等方面;从内容方面看,阐发杜氏作品主题则主要是女性主义角度、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  相似文献   
53.
在中国翻译史尤其是现代文学史上 ,《域外小说集》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但它在清末民初刚出版时 ,并没有引起多少读者的关注 ,以至销路惨淡。本文以文学接受的角度理论为指导 ,从译介方法、翻译立意与选材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域外小说集》译介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54.
高尔斯华绥的作品传入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译介及研究深受社会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梳理其在国内的译介及研究状况,探讨影响译介的成因、译介与文学批评的互动关系以及推动翻译作品接受与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55.
"黄鹤楼"故事并不见于《三国演义》,但在"三国"故事中闻名遐迩。故事最早著录于元代无名氏《三国志平话》,后被改编成元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细考英国汉学家司登得英译本《黄鹤楼》可知,该译文明显来自京剧剧本。本文以司登得英译京剧剧本《黄鹤楼》为核心,尝试对"黄鹤楼"故事的渊源和在西方世界的接受与影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6.
57.
祁芝红  李智 《现代传播》2023,(11):20-30
译介是中国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一个关键变量,同时也成为观照中国传播学学术研究在地演进及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视角。应用CiteSpace探测传播学学术研究核心话语的分布状况、构成与衍变,配以重点文献文本分析发现:译介先导是早期中国传播学学术研究的显著特征,译入话语是中国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的主体构成要素。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播实践的发展,中国传播学学术研究的话语对象日渐进入“以新换旧”的时代。原创性本土话语正在萌发,但短期内难以从基数庞大的译入话语中凸显,现有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总体上穿梭于引进与融创之间。伴随自主知识生产,话语译介将从以译入为主向译入与译出并举过渡。在未来以译为媒的话语旅行中,中国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得以不断成熟和完备。  相似文献   
5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近年来国家对外文化输出的重头戏之一。但是,当前非遗翻译质量参差不齐,传播效果依然有待提高。本文基于语境理论,探讨非遗译介的相关问题,赞赏与指正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翻译,并提出合适的传播方法,以期完善非遗译介,助力非遗赓续。  相似文献   
59.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 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文学对外译介受到各界的普遍关注, 同时, 也引发了种种焦虑、争议甚至质疑。由于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围绕翻译什么、 如何翻译以及如何才算“走出去” 等问题与困惑, 翻译界和文化界对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与传播或多或少表现出某种急功近利、 急于求成的功利主义倾向, 因而也存在某些绝对或片面的观念。对此,本文提出应立足于翻译的历史价值观,从翻译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目标出发, 充分关注文学译介的阶段性和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进而以历史的、 发展的、 开放的目光, 切实从平等文化交流的意义上考察翻译活动,推进中国文学对外译介。  相似文献   
60.
莫言作品在波兰的译介和接受呈现出“一边倒”的赞誉声,这与“话语权”的构建机制下的波兰汉学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莫言的作品在波兰亦受到过质疑,源自汉学界和文评界曾经有一场关乎“真理标准”的大论战。汉学圈在波兰形成了汉学学术双中心,并不断扩大汉学圈的影响力,与商业全球化背景下的波兰出版界紧密合作,推动了莫言作品对于波兰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