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06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238135篇
科学研究   3771篇
各国文化   40篇
体育   452篇
综合类   1692篇
文化理论   126篇
信息传播   2884篇
  2024年   606篇
  2023年   2164篇
  2022年   1254篇
  2021年   3768篇
  2020年   4490篇
  2019年   6182篇
  2018年   3172篇
  2017年   5782篇
  2016年   6520篇
  2015年   7055篇
  2014年   16025篇
  2013年   14525篇
  2012年   16242篇
  2011年   23338篇
  2010年   19506篇
  2009年   16160篇
  2008年   15612篇
  2007年   10796篇
  2006年   12662篇
  2005年   11755篇
  2004年   17851篇
  2003年   11757篇
  2002年   7600篇
  2001年   5212篇
  2000年   5758篇
  1999年   467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殷芳清 《语文知识》2002,(11):49-49,F004
1.于谦14岁赴杭州应试,主考官叫虞谦,考前点名点到了于谦,但他不敢应答。主考官明白了个中缘由,便出了上联试其才华,于谦从容的对了下联。对联是: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  相似文献   
63.
6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中学写作课的重要任务,带领学生走向社会,激发想象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审美鉴赏力,采用没的情况提示,发挥想象力写作,采用纵横法,类似法,相反法,因果法等种种上方法,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5.
审美教育是一种自由、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也正是如此,审美教育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魅力优势和独特效应。它常常在寓教  相似文献   
66.
论成人教学艺术中的几个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教学应讲究艺术方能最大限度地引导成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以利于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成人教学和成人学习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如何有效发挥和提高成人教学的艺术性,我们认为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是尤为必需的。一、引导和主动的关系引导是指成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发挥引导的作用。主动是指成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发挥主体的自觉能动性。成人教学是成人教师和成人交互作用的过程。成人由于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独立自主的自我概念、较强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7.
管一 《语文知识》2002,(8):43-44
一、用词错误①“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纤维播送的。”(《短文两篇·敬畏生命》)(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以下同。)《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播送”的解释是:“通过无线电或有线电向外传送:播送音乐,播送大风降温消息。”“种子”不是“音乐”“消息”,“风”也不等于“有线电”“无线电”,所以,这“播送”无疑  相似文献   
68.
[原文]魏文侯①问狐卷子②曰:“父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子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兄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弟贤足恃乎?”对曰:“不足。”“臣贤足恃乎?”对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 “寡人问此五者于子,一一以为不足者何也?”对曰:“父贤不过尧,而丹朱③放。子贤不过舜,而瞽瞍④拘。兄贤不过舜,而象⑤放。弟贤不过周公,而管叔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⑥纣伐。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选自《韩诗外传》)  相似文献   
69.
《窦娥冤》(高四册,试验本,人教社中语室编著,1998年6月版)中,窦娥临刑前用四个典故引出的三桩誓愿,的确感天动地。这种手法也的确新奇。根据课文注解,其中三个典故都是极易理解的表冤屈的典故,惟独“望帝啼鹃”的解释无法明白它竟也是一个表冤屈的典故。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