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067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67篇
体育   150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57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70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孙中山     
《中学生英语》2011,(10):14-15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开始了这场革命。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世界各地纷纷举办纪念活动。亚洲的庆典主会场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首义广场。  相似文献   
22.
辛亥革命》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的内容,在教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需给予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高中生善于思考、思想活跃,且兴趣广泛,初步形成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并不系统,广度不够,且分析历史现象缺乏高度和深度。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合作评价辛亥革命,制定适当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3.
【设计思路】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本节复习课以多元史观为视角,以一轮复习为线索,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弘扬辛亥英烈的革命精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感知,学会从多元角度对历史事件做出评述。  相似文献   
24.
舒乙 《档案天地》2011,(10):58-61
老舍先生是北京旗人,满族,生于光绪二十五年腊月二十三日酉时,也就是1899年2月3日。那年,距离辛亥革命还有12年左右。在他降生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戊戌变法",光绪皇帝发动的改良新政,遭到"后党"的反对而半途夭折,中国社会上空,刚刚冒头的一点点曙光,又被彻底扑灭,诺大的东方古国重新陷入一片黑暗,整个社会动...  相似文献   
25.
佘方德 《文化交流》2011,(10):22-25
武昌起义爆发后,正在欧洲进行革命宣传和筹集捐款的孙中山先生,立即兼程回国,途经香港,将于1911年12月25日到达上海。这一消息传到南京,独立的各省代表一致推选孙中山先生出任临时大总统,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清廷对抗。孙先生能否平安到达南京就职,事关中国革命大业,所以沪军都督陈其美对此颇费一番心机。  相似文献   
26.
孙中山是民主中国的创建者;胡适在相当的程度上,赋予了这个新生的中国以学术上和语文上的新意义。辛亥革命若不能继之以新文化运动,孙中山所创建的民国将少了许多新意和光彩;而胡适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若没有辛亥革命成功在前,其收效和影响也绝不至如日后之神速与深远。孙中山和胡适,—主政治,—主文化,前后呼应,相辅相成。本文拟在这个框架下,就胡适中英文的著作,来审视他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  相似文献   
27.
28.
本文试通过对1903至1911年间浙江省教育会初兴、学务空间扩张及政治参与的分析透视,勾画出该会的面貌特征,探索其牵连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清朝最后一任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是一个复杂多面的政治人物。但是长期以来对于李准的研究是有失偏颇的,本文拟对李准任职广东水师提督期间的活动进行考察,希望对正确评价李准的一生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30.
我们寻找民国老课本,就是希望从前辈的智慧中得到启示,我们所面对的18岁青年,在他们小学中学的课本里少了什么,今天我们怎么给他更合适。辛亥革命之后,小学有门公民课,1949年之后,这门课不再。不能说当下的道德缺失就是因为没有了公民课,但是公民课肯定给了孩子们公民责任、权利、义务、道德的营养滋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