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29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刘传鸿  齐艳红 《语文知识》2010,(4):42-43,46
王力、蒋宗许、赵湜等先生在谈及词尾"头"时,举了"膝头"、"钵头"、"纥头"、"辔头"、"宣头"等作为附加式的例证,不过从具体文献来看,这些词在句中都不是附加式,其中的"头"意义实在,并非词尾。  相似文献   
82.
杜立英 《文教资料》2014,(17):155-156
文章结合国学经典教育进课堂的实际,对“学而时习之”误读的现状、缘由进行了分析,对该句进行了正确释义。作者认为,流传了数百年的“学习了知识又时常复习”这一解释是错误的,错误的源头来自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这句话正确的解释应是:“学习知识又时常实践”,本文对这一解释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论语》开篇首句的误读对小学生的误导尤其严重,应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辨正。较阐述了辨正的重要意义,对辨正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3.
《墨经·大取》的注释是解读《墨经》全篇的一把"密钥"。对《墨经·大取》的注解、全译等,已经取得很大成果,但问题并未全部得以解决。其中句读、字词的增删、语句的错乱及研究者或大胆臆测或因循旧说等等问题,尚不同程度存在。因此,墨学研究的步伐不应该因此畏难不前,而要"不恶危难",让《墨经·大取》的训释实至名归,符合本义。  相似文献   
84.
“乌龙球”是足球报道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指的是一方球员在对方射门时,因为惊慌,或粗心大意将球撞进自家球门,从而导致对方得分,自己失分。“乌龙球”的出现尽管让己方球队无法接受,但却增强了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娱乐性和观赏性,从观众的角度看,未必不是一种“好球”。不过有关其来源的说法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5.
经与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均处在变动之中。孔子整理、编纂后的六经与先秦诸子学皆源出“前孔子之经”,即三代以来的史料性质文献。孔子经典化的六经为先秦孔门弟子经学与汉代今古文经学之文本依据和之后历代经学思想之总根源,因其上升为汉以后的文化典范,造成九流之学皆出于六经的假象。然而,如对经书与经学加以区分,考虑到经书系统并非静止凝固,往往随时代精神与社会情境的需要而动态扩展,而其中最显著者,莫过于升格子书为经书。  相似文献   
86.
逯新君 《现代语文》2014,(1):152-152
作为江苏省五年制师范生“专转本”考试科目“大学语文”的指定教材和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的《大学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错误颇多,指正如下。  相似文献   
87.
谭莹、谭宗浚父子是近代广东南海人,同时也是著名文史学家。清代同治十一年与宣统二年刊刻的《南海县志》分别载有二人列传。然因编纂者疏于核实,这两部方志所载史实均有失误。订正这两部《南海县志》中关于谭莹、谭宗浚记载的失误,对研究岭南文化名人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8.
89.
成语是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来说,词序固定,不能随意变动;语素定型,不能随意调换;字数固定,不能随意增减。因此,许多书中和出版物编校质量测评中就把下列成语中括号内的写法判为别字,其实它们无对错之分,是并存并用的。  相似文献   
90.
正是在这样一些细微之处传达着中国古代围棋规则的重要信息,看似小处却是十分要紧,一点都马虎不得。[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