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003篇
科学研究   9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6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一、北京2008奥运——以媒介奇观塑造中国国际媒介形象的难逢契机1.一个充斥媒介奇观的时代盖·德堡在他的《奇观社会》一书中提出了"奇观"的概念。美国的道格拉斯.凯尔纳在《媒介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一书中进一步提出了"媒介奇观"的观点:"媒介奇观是指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  相似文献   
62.
我们党听到人们评价一堂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之所以会有“不像”的感觉,是因为这样的课失掉了保证其为语文课的最基本同时也最具核心地位的特质。这种最基本同时也最具核心地位的特质,我们称之为“本位”。失掉了“本位”的教学,我们称之为非本位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阅读教学也普遍存在这种非本位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3.
村民自治是一种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以及权力系统所存在的“压力型体制”,村民自治的实施举步维艰。因而,只有制定“乡村关系法”,以保障村民自治的实施,从法律的角度对其进行反思,对于法律的完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4.
政治文明的哲学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文明经过了传统政治文明和现代政治文明两大形态的历史运演,逻辑地表现为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大维度。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日益走向民主化和民族化。  相似文献   
65.
透视中国期刊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全中 《传媒》2007,(3):11-15
中国期刊业发展现状 1.中国期刊业尚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 我国的期刊业与传媒业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更加丰富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期刊业与传媒业市场出现了很多新的市场机会,而且期刊市场还有很多尚未开拓的领域,亟需有眼光、有胆识和有能力的人去识别、去利用,可以说,我国期刊业乃至传媒业市场上还有很多市场空间亟待开发,中国期刊业乃至传媒业尚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  相似文献   
66.
几百年来,人们不厌其烦地对绘画形体比例进行不断的设想与假定,总想在演绎中寻找一种新的再生,因为离开比例的形体是不存在的。绘画形体的比例是形体各元素间的一种相互比定,可以把它概括为透视比例和意象比例两种。其中,透视比例对构成形体的内外形态起着决定性作用,意象比例对阐释某种精神的形体人化担当着必然的可能。  相似文献   
67.
最近,在日本发生了“课程风波”事件,引发了国民的关注。而2006年11月28日日本国会通过的《教育基本法》修订草案,将培养“爱国思想”确立为教育目标.这将是自1947年制定该法案以来做出的首次全面修订.更引起了各界的不同反应。  相似文献   
68.
今年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南通市中考的历史学科阅卷工作.在阅卷工作中发现许多学生答题中出现错别字,从而丢掉不少“冤枉分”。  相似文献   
69.
本文指出我国教育信息化要避免重技术、轻教育的倾向,笔者认为首先要理清思路,需求为先,教育为本,技术为用,兼顾教育、管理和技术三方面。  相似文献   
70.
prepare是个常用动词,也是一个多义词。它既可以作及物动词用。也可作不及物动词用。为了弄清它的用法,现将它的主要用法归纳如下,供同学们在学习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