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2篇
教育   573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其创作对我国现代作家有着深远影响。郁达夫就曾深受日本文学的影响。谷崎润一郎与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中对唯美的文学观以及民族传统美的追求,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为唯美主义文学增添了不同的情趣。  相似文献   
62.
李商隐和郁达夫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位著名的人物,两人生活的历史时代相距一千一百余年之遥,但是两人的诗歌艺术风格却十分相近。究其根底,他们都是在很好的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转益多师,推陈出新,自成面目。对李、郁二位诗人的诗风进行比较,对当代诗歌和传统文学的发展和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3.
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语言含蓄隽水,细致精妙,向来是教者品评的最爱。其中“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组排比可谓本文语言的代表,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差别,给人丰富的想象余地。但人们对前三组比喻的本体特点理解基本一致,而对“黄犬之与骆驼”的却众说纷芸,莫衷一是。《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中对此列出了四种看法:贺诚章先生认为是“规模的差别”;  相似文献   
64.
《今传媒》2010,(6)
桑逢康(1936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肥城人。1959年9月毕业四川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北京新华社总社做编辑工作。文革期间一度在  相似文献   
65.
止庵 《当代学生》2013,(12):12-15
关于鲁迅的文章,汗牛充栋,止阉照样写出了令人动容的这一篇。与《少年三轮车夫的羞耻》相对应,我们知道,写大人物写小人物都一样,要领是你观察了吗?你用心写了吗?  相似文献   
66.
肖德梅 《语文天地》2013,(17):17-18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人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事物,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事物的本质。在现代文教学中多比较、多归纳,是指导学生最有效的阅读方法之一,它不但能使学生对  相似文献   
67.
朱思克  孙涛 《语文天地》2013,(15):19-21
《故都的秋》创作于1934年8月。1934年1月1日,郁达夫在《元旦感想》中写道:"想起范石湖的‘老病增年是减年’,少不得又要黯然神伤了。"又在这一年的《新年试笔》中说:"假若要我说出新年的心愿,而来作我的一年的希望的话,那我只盼望着今年一年能够不动一动笔,不写一篇字而可以生活过去。"郁达夫的确有  相似文献   
68.
69.
郁达夫与廖元善都曾留学日本,又都嗜书好学,喜爱藏书,曾收藏过大量的中外书籍与字画。他们俩又是情谊深厚的老朋友,郁达夫曾将儿子托付给廖元善抚养十余年,在福建历史上留下了感人的一页。  相似文献   
70.
郁达夫的美《故都的秋》以它独特的情致深深地打动了读,至今广为传诵,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虽然作摄取的都是北平秋天最寻常的景物,如槐树的落蕊,衰弱的秋蝉,又奇又有味的秋雨、枣子树,但由于作对北平倾注了满腔真情,所以笔下的秋景特别迷人,北平也似乎成了作的梦想圣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