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17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55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孝经》是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列为《十三经》之一。各朝对此书均有疏证,但号为"儒风丕变,庠序日盛"、"以文而不以武"的金代,仅白贲《孝经传》一种,未免太不相称。民国二十一年(1932)《重修滑县志》卷六靳一玉《滑州重修学记》,透露了金人撰有《孝经直解》一书的信息,本文由此考证出作直解者为河平军节度使奥屯忠孝。《滑州重修学记》记述了奥屯忠孝"王道之基,莫先教化;教化之源,始於学校;学校不立,何以化人"的重教主张。金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迫切需要巩固政权以维持统治。金与南宋对峙了一百多年,凭的不只是军事上的优势,奥屯忠孝之作为,便是一个明证。金代留传下大量的重修学庙的碑记,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滑州重修学记》关于《孝经直解》的记述,为辽金艺文志的著录增添了新的内容,是值得重视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62.
艺术简介李新强,男,字辛樯,斋号金石轩。1975年生于茶树王之乡镇沅。幼承家训,搦管临池。临池之际,遍读古今名碑法帖书论,多有心得。1999年毕业于思茅师专,因书法特长留校工作。2005年创立金石轩书法研究社。现为思茅师专书法教师,金石轩书法研究社  相似文献   
163.
韦庆远是我国著名的档案学家和明清史学家.本文着眼于韦庆远先生在中国档案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分别从韦庆远生平及其中国档案史著述、韦庆远在中国档案史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历史地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4.
日前,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组织完成了全县境内古碑、石刻拓片工作,共拓印唐宋至清同治十年(1871)期间的各种古碑、石刻51处、88幅拓片,有效地抢救保护了境内的碑刻文物古迹。当前,正值向家坝电站淹没区搬迁日益迫近之时,古碑刻搬迁、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为防止建设、搬迁中  相似文献   
165.
166.
清初,傅山倡导“四宁四毋”开启了清代碑学的启蒙。清代碑学的出现不是必然的,它是由思想史的演变构成的,是一种断裂式的书法变迁。与此同时,碑学的出现又激发了这一时期绘画风格的重大创新与变革。碑派书法倡导的质朴、古拙的艺术精神与雄强、浑穆的审美理念,矫正了帖学影响下绘画纤弱、柔媚的画风,使绘画的面貌焕然一新。赵之谦、吴昌硕等为代表的金石画派,以融合了碑学书法的雄厚拙朴笔意入画,为绘画注入了“金石之气”。在清末民初西方绘画激烈地冲击中国传统绘画领域时,他们以“金石入画”的变革,加上自身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突破了中国传统绘画单一的审美模式,将传统中国画推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开启了近代中国画全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7.
我拿着手中的钱,站在梧桐树下,望着远方,静静地思考。一阵冷风袭来,我捂紧了棉袄,看着这一片冰得透彻的大地,渐渐幻出了一个人影。北方的冬天,零下几度的日子里每每都传来一阵阵吆喝:"卖糖人儿,卖糖人儿,刚出炉的糖人儿!"每次看见他清瘦的身影便不禁伤感。他正值不惑之年,却像个已过花甲的老头,脸上挂满皱纹,  相似文献   
168.
这是一棵很老很老的槐树了,连它都不清楚自己的年龄了。碧绿的长藤缠绕着粗壮的棕色树干,细小的枝枝蔓蔓从长长的树枝上垂下来。茂盛的树叶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夏日的阳光斑斑点点地从树叶间的缝隙中透出来。此时,正是槐花开的时候,米色的花朵一串串垂下来,像风铃一般,一摇就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清香。"摘槐花去喽!"一帮男孩子蹦蹦跳跳地冲向老槐树,候,像风阵淡男孩  相似文献   
169.
《祭十二郎》是一篇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影响深远的祭名作,苏轼曾评价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而不堕泪,其人必不友。”可见它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下面就这篇章的抒情特点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0.
我的小秘密     
"我有一个小秘密,我有一个小秘密,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我也跟歌曲中的小龙人一样,有一个小秘密,现在让我悄悄地告诉你。那次放学后,我看见校外小卖部边上卖小动物的地方人挤人,很是热闹。挤上前去一看,我发现同学们有的在抽奖,有的在挑小动物,还有的则在跟老板讨价还价……正好有一个小朋友抽到一只小乌龟,可是他却不想要。"这只乌龟就送给你了!"看见我很想要,他就顺手把小乌龟塞给了我,没等我说谢谢就走了。收到乌龟以后,我既高兴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