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4297篇
科学研究   242篇
各国文化   82篇
体育   164篇
综合类   112篇
文化理论   30篇
信息传播   77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478篇
  2014年   879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417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中国经济史上,晚清时期具有中西新旧杂糅的特点和承前启后的特殊意义。一方面,由于“西力东渐”的影响,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在延续的同时发生松动,无论是在生产关系还是在生产力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另一方面,晚清时期又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启动期,蕴含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992.
魏晋士人往往被视为张狂放荡的群体,但实际上,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洋溢着“清”的理念,其个性、才干、容貌、家庭生活、言辞和音乐等方面都体现出“清”的特色,而魏晋时代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是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993.
自五四文学革命起,白话文正式取代文言文,确立了正式的语言书写地位。事实上,早在晚清就曾出现过由裘廷梁、黄遵宪、梁启超等一批士大夫发起的白话文运动,但是此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文言文的正统地位,直到五四文学革命的成功才彻底结束了文言文作为书面语言的局面。  相似文献   
994.
《中国教育学刊》2006,(7):F0003-F0003
广东省深圳市清林小学创建于2002年9月,是龙岗区教育局直属小学。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1895人,教职员工113人。  相似文献   
995.
基于核心问题,构建"问学"课堂,就是让数学课堂改变小问题呈现、碎步子前行、短时间思考的现状,而是通过核心问题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促使数学课堂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学习真发生。  相似文献   
996.
花华圣经书房系19世纪中叶来华美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第一个翻译出版机构,为外来传教士,特别是美国传教士在华进行西学翻译传播活动提供了地利人和的用武之地,它经过数十年的迁徙演变,发展成为在中国颇有影响的翻译出版机构,在晚清翻译史上不但有开来华美国传教士编译出版书籍之先河的作用,而且是晚清译坛一支不可小视的长盛不衰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997.
语法三题     
在谈话的场合,特指问句末可以用是非问常用的语气词“吗”,其作用是使谈话的气氛更加宽松;是非问也可以用特指问常用的语气词“呢”,从而使问话的语气更加委婉。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视为”、“列为”、“誉为”等语词,是古代汉语两个单音动词的组合,其中的“为”不是“准判断词”,所以“为”后的“是”并不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998.
Visual C~(++)数据库访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迅速的兴起。而VC++作为众多编程语言中较为突出的一种,对于数据库访问技术的支持应该是最为全面的。本文将就VC的数据库访问技术作一个简要的概括。  相似文献   
999.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敢问的重要前提 ;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探索兴趣 ,是培养学生好问品质的重要方法。多维训练、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巧问的手段。鼓励性的评价是学生增强问题意识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00.
论郑观应的荒政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灾害频仍,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对晚清严重的灾荒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揭露晚清灾荒产生的社会根源、抗灾能力降低的现实状况,阐发了卓有远见的防灾抗灾的主张,郑观应的荒政思想对今天防治灾荒与发展农业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