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6336篇
科学研究   299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50篇
综合类   386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28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700篇
  2013年   535篇
  2012年   582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669篇
  2009年   632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485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认知学与符号学的术语中,“标志”icon与“隐喻”metaphor的意义在相似性这一点上是基本相通的。寻求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是人类大脑的基本运行的一个方面,把隐喻同象似性综合起来考虑,为各种语言现象提供了较为连贯而又完整的解释。用Hiraga所采用的意象图示的方法解释这种混合模式,不失为一种直观研究隐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汉语空间义量词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考察汉语中量词的空间意义时,我们发现56%以上的量词具有空间意义。量词的这一空间特征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空间中进行的,绝大多数的认知域可以用空间概念来表示。同时还讨论了空间义量词的语法,语义特征,探讨了空间义量词与名词的双向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993.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的隐喻,这些隐喻既有共性又有民族个性,本文从隐喻概念和通感两方面分析了共性,从民族思维方式、习俗、政治文化和传统文化等方面阐述了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994.
布莱克与龚自珍分别是英国与中国同一时代具有开拓性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杰出诗人,他们两人的诗歌创作的主旨和艺术手法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从平行探析的角度入手,对他们两人的写作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和艺术表现手法作一些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95.
概念隐喻包括两个概念领域:源领域和目标领域。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是从较具体的源领域到较抽象的目标领域的映射,隐喻意义是源领域的部分特征向目标领域转移的结果。由于中西方文化认知上的差异,同样的源领域会导致目标领域的不同。但是,文化也是具有共性的,文化的共性也使得同样的源领域有着相同的目标领域。文章从"手"出发,探求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996.
隐喻作为诗歌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机制在诗歌的整体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在现代主义诗人穆旦诗歌中尤为突出。隐喻在穆旦诗歌中的建构功能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隐喻衔接看似不相关的片段,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二是原型隐喻在同一文化框架下对诗篇的整体性建构;三是文体杂糅形成隐喻结构。穆旦用无序的片段化、原型隐喻的先天统合功能和文体的杂糅等形式来隐喻破碎、混乱、无序的现实和心理状况,用结构来表达人生经验,让有限短暂的个人经验在诗歌结构中走向无限与永恒,他的诗歌也因此呈现出浓郁的“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997.
传统教育中"图示绘画"所建构的情境,体现了"获得隐喻"的价值理念,其弊端是难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制约了其观察、想象和思维的发展,难以真正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与绘画兴趣。在情境学习理论指导下设计的幼儿"自主绘画"模式,体现了"参与隐喻"的价值理念,通过深入观察、建立孩子与事物的对话、指导孩子使用不同的表现方式等措施,让绘画成为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为孩子认识真实世界、进行自我表达的途径,从而实现真正的绘画自由,推动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认知为理论基础,以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为语料,分析时间的空间隐喻、结构隐喻和本体隐喻在作品中的应用,并揭示叙事表达背后的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999.
陈海英 《天中学刊》2007,22(3):86-88
不同文化认知与建构时间的途径和方式直接关系到英汉两种语言在一些主要时间概念隐喻及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因此,认知和社会文化背景在翻译隐喻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对英语教学来说,词汇教学既是核心又是难点.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学生熟练运用英语的先决条件.本文将借助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原型理论和隐喻概念来探讨外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