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5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哭泣的骆驼     
不关三毛的事,也不关齐豫的事。这是一部纪录片。 蒙古南边的沙漠,一个牧人家庭忙碌而平静地生活着。是初春季节,除了时不时刮过的大风沙,满眼看不到一丝绿意,然而幼驼们呱呱从母腹中出来,不也是在宣告春天的来临么。牧人紧张的是有一只母驼难产。经过两天两夜,外加牧人的协助,它总算诞下小驼。  相似文献   
62.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小说代表作。其语言带着老舍的浓郁的“京味儿”,极具特色。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试图从其人物、环境以及语言风格,来窥探作品中浓郁的地域色彩以及老北京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63.
《家教世界》2014,(1):41-41
正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  相似文献   
64.
勇于为真理而斗争 批判和揭露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智救廖承志 1927年5月,任弼时在武汉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共青团总书记。蒋介石4月叛变革命后,当时由于陈独秀贯彻和执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惨遭杀害,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任弼时领导团中央起草了一份致中共中央的“政治意见书”,特请陈独秀出席团中央会议。  相似文献   
65.
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孕育了徽州商人,作为一个商业集团,明清时期在中国商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本文就徽商的兴起和衰落及文化在其中的影响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66.
手套     
祥子最先注意的,是芳子那双漂亮的手。那是一间很大的办公室,坐了十几个人。祥子和芳子是新分配来的,对桌,坐在一个角落里。别人高谈阔论的时候,他们不说话。祥子那时候非常腼腆,不大抬头看人,所以他稍稍抬头的时候,看见的就是芳子的手。  相似文献   
67.
修补回忆 在我们小时候,无论什么东西,都可以修补,都可以找到专门修补的人。修单车的,修钟表的,那已是大门大路的修补行业.细微的修补,可以从补衣服数到补丝袜。  相似文献   
68.
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语言含蓄隽水,细致精妙,向来是教者品评的最爱。其中“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组排比可谓本文语言的代表,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差别,给人丰富的想象余地。但人们对前三组比喻的本体特点理解基本一致,而对“黄犬之与骆驼”的却众说纷芸,莫衷一是。《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中对此列出了四种看法:贺诚章先生认为是“规模的差别”;  相似文献   
69.
王干 《教学随笔》2013,(19):1-3
<正>我是一个南方人,到现在北京话也不能听个百分百,要是真正的老北京老胡同说起地道的老北京话来,我就接不上茬儿,至于说嘛,也只能用一用流行的词儿,发音有时还跑调。但我很喜欢北京话写成的小说,比如王朔吧,我对他最初的认同不是他的价值观念,也不是他的小说形式。王朔小说的价值观念固然有他的突破性,但王朔所体现出的价值观,在他之前的徐星、刘索拉以及陈建  相似文献   
70.
有一次晚自习时,文学社的何安仁坐在我旁边。他飞快地在《病理学》的空白扉页上创作了一首诗《微笑的骆驼》,写完后移给我看。那首从蓝色钢笔墨水里捞出来的诗歌,带着湿淋淋的才气。是的,诗人并非只有我和陈冰两个,并非孤独的、沉默的、地下的。我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对何安仁说,我上台去朗诵这首诗吧。何安仁低着他的大鼻子,声音细小如蚊,不置可否。为了凑兴,我跟他打赌,如果我走上台去朗诵这首诗,他请我吃一个星期的盒饭。他兴致勃勃地同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