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8篇
  免费   8篇
教育   5529篇
科学研究   73篇
各国文化   60篇
体育   87篇
综合类   214篇
文化理论   51篇
信息传播   56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635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504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417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小说不仅是时间的艺术 ,更是一门空间的艺术 ,所谓空间主要就是指环境。环境描写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都发挥着它神奇的魅力。本文主要通过对鲁迅先生部分作品的赏析来探讨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以此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作写能力。环境描写为小说情节的展开、角色的出场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舞台。自然环境的描写首先为舞台布景 ,以最形象最直观的方式向读者交代故事的大环境 ;紧接着 ,社会环境的描写 ,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 ,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必要的铺垫 ;最后 ,随着人物环境 (包括人物活动场所、人物关系 )…  相似文献   
92.
“革命文学”论争给鲁迅的心路历程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论争中,鲁迅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式、性质和方式问题:作家的世界观改造问题:文艺与政治、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及文艺的特点等问题。通过这次论争加强了鲁迅对马列主义理论及文艺理论的学习与运用,促进了他的思想的转变,从此开始了他的左翼文化的生涯。  相似文献   
93.
鲁迅笔下的狂人从写满“仁义道德”的书中只看到了“吃人”两个字,看似癫狂,却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我们透过文学作品中的许多妇女形象也能看出,作家们通过描写她们一生悲惨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吃人”的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94.
鲁迅的作品时,细心的读往往会发现鲁迅常常把“介绍“一词写作“绍介”,如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在提到创办朝华社的情况时说“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学,……。”可是,在鲁迅其他作品中,有时也用“介绍”一词,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介绍”和“绍介”交替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95.
胡编是某学术期刊的准学型编辑,专攻鲁迅学说,酷爱“孔乙己研究”。进编辑部十多年来,忙忙碌碌,笔耕不缀,但期刊不温,胡编不火,虽已近天命之年,事业的春天始终没有到来。  相似文献   
96.
《藤野先生》是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文中治学严谨、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藤野先生,附庸风雅、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清国留学生”,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7.
98.
华小栓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名主人公,他身患“痨病”。然而正是由于他的“痨病”,不但紧密连接了小说中两户人家——惨淡经营着茶馆的华家和为民众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夏瑜夏家,而且使得鲁迅先生能够充分展开生动而富有深刻涵义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99.
鲁迅先生善于通过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往往一言两语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以最简洁的语言达到最传神的效果。然而,在仔细阅缕《祝福》之后,会发现文中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有大量的重复性的话语存在,这不免让人觉得奇怪:高超的语言大师难道会写出如此多的啰嗦的闲笔?但转念一想,  相似文献   
100.
任美玲 《现代语文》2005,(11):89-90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它要求"真";作为艺术,它要求"美".它既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力;又要注重语文的人文价值,发掘其中的美学因素,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和陶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