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教育   4419篇
科学研究   354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342篇
综合类   187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47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389篇
  2014年   837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460篇
  2010年   440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讲会是始于明代的社会性学术团体,是一种“联友为会”进行学术交流与传播的学术组织形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具有规约章程的民间学术组织。明代著名理学大儒孟云浦,于明嘉靖乙丑(1565年)在河南新安首创兴学会,联会讲学,影响颇大,不仅豫西地区的孟津、嵩县、永宁、渑池、陕县等地纷纷创办学会,其讲会还影响到陕晋,  相似文献   
22.
去年湖北省钟祥市罗集镇组织部分优秀下岗人员到镇直中学,对应届初中毕业生现身说法,加强就业指导,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些人员都是下岗后经过努力奋斗,重新干了一番事业的。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毕业后不要认为回到农村就无所作为,要正确认识目前的就业形势,振作精神,摒弃传统观念,根据各自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不断开拓进取。与会学生听后对未来充满信心,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3.
24.
洛莉 《阳光搜索》2005,(12):15-15
有一天,大家围坐在一起进餐时,丈夫宣布:“从现在起,凡是用那只会旋转的盘子的人,其他人都要亲他一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5.
针对学界鲜少关注的近代早期来华西人利用报刊进行知识传播这一议题,从媒介与知识传播的视角,以早期来华西人群体成立的“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为考察对象,探究19世纪早期来华西人如何利用在华中文外报撬动中国传统知识生产与传播格局,分析西学“有用知识”对晚清知识架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文章对宗旨为“通过不断阅读与持续分享,见证推广活动与参与者的共同成长”的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净月·阅读分享会”的开展背景进行了简述,同时对活动的内容与运作方式、成效与影响进行总结,并对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的运行进行归纳与反思。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于丹现象"的理性剖析和深层反思,说明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针对国民阅读率的持续滑坡,详尽阐述了政府和图书馆所各自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文章认为,引领社会阅读不仅同图书馆服务的宗旨是统一的,而且还关系到图书馆良好形象的重塑以及图书馆事业的兴衰荣辱.  相似文献   
28.
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研究述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关于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了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研究的不足以及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9.
据了解,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的8月4日,德国体育信息通讯社解除了其北京编辑部负责人迪特·黑尼希的职务,此事引发德国媒体普遍报道.  相似文献   
30.
传教士与华洋义赈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勤禹 《历史档案》2006,2(3):73-79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基督教传教士自西徂东,进人中国。尽管最初的几十年教难不断,但传教士在华人数仍然不断递增。基督教新教传教士1901年只有1500人,1914年增至5400人,1919年更达到6636人,其中美国在华传教士人数就达4500余人,占60%多。天主教传教士从1901年的1075名,增加到1920年的2000余名。传教士在传播上帝“福音”的同时,将赈灾作为其事业的一部分,将近代西方救济思想和理念传到中国,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民间救济事业的发展路向。华洋义赈会(全称“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就是新教救灾思想主导下的产物。它诞生于风雨如磐的20世纪20年代初,终结于40年代末,是由传教士与中国社会新兴力量联合筹设的一个专业性救灾组织,最盛时影响遍及全国16个省,设立地方分会、事务所、赈务顾问委员会17个,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民间性救灾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