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46篇
科学研究   8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白鹿洞书院以其悠久的办学历史,深远的文化影响而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海内书院第一”。如今白鹿洞书院依然环境优美,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书院的教育精神和文化意义得以传承和发扬。白鹿洞书院正在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2.
白鹭洲书院创建于南宋时期,形成了以立志、爱国、报国、修身等为核心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风格,培养了文天祥、邓光荐等杰出的民族英雄.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白鹭洲书院的办学特色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3.
本文认为明代西北的教育,在元朝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府州县以及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属下的卫所都办起了学校。关中、陇右地区的书院也较多。明朝政府将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官吏选拔直接挂钩,极大地刺激了青年士人进学读书的积极性。其将学校当作社会宣教的重要场合,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明代西北的教育不仅培养了大批的统治人才,而且在引导社会舆论,促进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等方面也起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魏了翁贬谪湖南靖州期间是他学术研究与诗文创作的黄金时期,可以说他在学术和创作上的重要地位主要是这一时期奠定的。靖州特殊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与人文氛围为魏了翁治学与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而当时广大士大夫阶层求真向善的共同追求使魏了翁俨然成为那个时代的精神领袖,靖州因此也由一个荒远之地一夜间仿佛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心向往之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5.
清代学者黄彭年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教育家,他是莲池书院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担任院长的人。黄彭年在第二次担任莲池书院院长时,改革了教学方法,增舍古学,提出了"化乡酬世"的教育理念,这在当时是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的,自此莲池书院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66.
在铸就西点军校杰出成就的各种因素中,成功的价值观塑造方式是一个重要因素。其核心价值观塑造的方式特点,对我国军校学员核心价值观培育有着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7.
碣石学宫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术中心,后世学者往往将它与稷下学宫相提并论。以稷下学宫为参照,对碣石学宫学术中心产生的文化环境、产生原因、人员构成、作用、结局及对后世文化的影响等进行考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这个学术中心的性质和特点,并可以了解燕齐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异及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情况。  相似文献   
68.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一位光耀千古、影响久远的伟人,屈原思想的形成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良好的家世给屈原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莫敖子华、昭阳、淖滑等人的爱国思想和政治主张也深深影响了屈原的政治革新。屈原是联齐抗秦路线的坚定践行者,他曾三使齐国,到过稷下学宫;稷下学宫作为当时思想文化交流的中心,学术争鸣和思想交流的良机屈原不会与之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69.
陇南书院是道立书院,由巩秦阶道兵备道董文涣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创建。光绪三十年书院废止,改设学堂。陇南书院以治经与治事并举的实学为宗旨,加上有"陇南文宗"之称的秦州鸿儒任其昌主持,使之成为甘肃著名学府,对以秦州为中心的陇东南地区文化教育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是以书院为导源形成了不少地方名校;二是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三是倡导了一种经世致用的学风。  相似文献   
70.
“数字地球”理念产生至今已走过15年历程。以1999年和2009年分别发表的《数字地球北京宣言》为里程碑,数字地球科学技术发展纲领不断得到完善。人类正利用数字地球技术深入地认识地球、理解地球,进而合理开发和利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7次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和4次数字地球峰会的召开成功打造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全球发展。2012年,新一代数字地球理念应运而生,“数字地球”被赋予了新的理解与诠释,新一轮数字地球研究热潮正兴起,全球科技合作新模式将逐步建立。回顾历史,中国在应对数字地球带来的挑战方面是积极并卓有成效的。特别是在中科院的主导下,国际数字地球学会的建立,《国际数字地球学报》的创刊,中科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数字地球科学平台的研发等,在全球数字地球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面向未来,在大数据时代和数据密集型科学背景下,本文提出开展数字地球2030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