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1157篇
科学研究   38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7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6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风》与《骚》的篇章、句式、韵律、内容等4方面之体制进行比较论析。篇章体制方面:《诗经》篇幅短小,大多分章节,二章诗具对称美,无标题;《楚辞》篇幅宏大,不分章节,思想感情内容在结构上亦具对称美,始立标题。《诗经》对答之体对《楚辞》有影响。句式体制方面:《诗经》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楚辞》亦有少数四言诗,多为带"兮"字的七言句,五言、六言句大量产生。韵律体制方面:《诗经》在用韵位置、疏密程度、用韵格局与关系等方面甚为灵活;《楚辞》多用偶句韵,以四言二韵为定制,有全篇一韵到底者。多用高呼度韵脚和鼻韵尾韵脚,形成屈骚悲壮激切之声韵特征。《诗经》韵律多呈自然美,《楚辞》韵律多呈人工美。内容体制方面:《诗经》以音乐为标准划分内容为风、雅、颂三类,少数诗篇则三体皆备;《楚辞》不标风、雅、颂三体之名称,但精神实质则含有风、雅、颂三体之特征,无"形"有"神",内在与《诗经》相一致。总之,《诗经》与《楚辞》体制存在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2.
付朝 《滨州学院学报》2011,27(5):102-106
《孙子兵法》舍事言理的论说式结构是文章体裁的重大创新,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其最早的源头应为《周易》:主要概念和概念构成均取自《周易》,主体结构的理论框架也源于《周易》,而一句一理的结构占位和立象尽意的哲理化思辨也都深具文化特质。所以,这不仅是文体结构的重大进步,也成就了我国轴心时代理论言说方式的深刻变革,对提升整个民族的理论思辨能力和文化发展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在中国思想史上《易经》较早提出天命无常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天命神学论;孔子于其后系统阐述了与传统天命神学有别的天命有常论。比较二者天命观的区别与联系,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天命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4.
认知语境是人们根据头脑中已经存在的经验对外部世界里的事物进行认知后产生的结果。隐喻则是人们根据头脑中已有的某件事和经验来理解、判断和认知另一件事或经验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因此,对隐喻的正确理解最重要的依据是基于认知语境基础上的。对隐喻的翻译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结构,因此要正确地进行隐喻翻译,就要寻求双方共有的认知语境以便理解和掌握话语中的真实含义,以期得到最成功的翻译结果。《诗经》三百篇中描写了许多动植物形象,这些形象都是作者进行诗歌创作时运用隐喻思维的产物,对隐喻的理解不当,就会使译文产生偏差。目前,《诗经》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译者的认知语境情况对翻译活动以及翻译文本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以认知语境为理论基础来分析《诗经》中的隐喻翻译情况就显得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5.
We designed an experiment with stratified randomiz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isual and auditory enhancements in digital picture books on comprehension and incidental word learning. Participants were 183 children aged 3, 4, and 5 years (81 girls and 102 boys) from childcare centers and schools in the Southwest USA. We contrasted the still-image condition (an onscreen picture book with a voice-over reading the narrative aloud) with three enhanced conditions: a digital book that included auditory and visual enhancements, only auditory enhancement, or only visual enhancement. All participants watched and listened thrice to the researcher-assigned digital picture book version within three weeks. The posttests assessed children's story comprehension and book-based vocabulary. The visual and auditory enhancements benefited children's story comprehension and book-based vocabulary. However, a version with auditory and visual enhancements was less beneficial for comprehension than versions with single (auditory or visual) enhancements, particularly in the youngest group.  相似文献   
106.
《去图书馆约会》是一位文化类杂志编辑写的图书馆文化普及读物.论文总结了该书的写作特色,归纳出三点可读价值,认为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07.
论文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探索“南京图书馆陶风图书奖”获奖图书的大学校园阅读推广方略,在当前大学生阅读意愿前提下,分析30种优秀获奖图书,结合有关大学读书节活动,提出适合“陶风图书奖”获奖图书的五种推广方略,以期培养“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校园阅读文化,推动实现书香满校园.  相似文献   
108.
陈永萍 《情报探索》2014,(12):128-132
介绍了版本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范围、与相关学科关系。阐述了图书版本学是一门求知致用之学,常运用于古籍文献整理,随着时代发展,也可运用于当代图书与电子图书中。分析了版本学在图书馆的古籍图书、现当代图书和电子图书的版本整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9.
据有关文献著录,古代甘肃历史上曾诞生了两千多位学者作家,有著述达三千余种.由于科举的推动,学子普遍研习经学,尤其在《易经》方面论著较多,论文之外,有文献记述的《易》类著作近六十种,反映了不同时期甘肃地区学术文化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0.
李传坤 《科教文汇》2014,(18):227-228
清少纳言在随笔作品《枕草子》中通过一系列的“年中行事”诠释了日本平安王朝的传统审美意识,我们根据“年中行事”的一些特征,可从一定程度上了解清少纳言对季节的重视程度与审美取向。也就是说,清少纳言并没有被平安王朝传统的审美意识的条框所束缚,而是根据自己审美理念的需要,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同时凭借自己的感觉去挖掘“美”,进而将这些所谓的“美”充分融入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