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4篇
教育   2722篇
科学研究   450篇
体育   67篇
综合类   14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417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文章通过介绍天津市河西区图书馆在部队军营中开展的图书漂流活动,阐述了组织图书漂流活动的意义,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的优势,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建立了关联-顺应-模因模式分析在二语学习过程中的二语信息加工过程,包括可理解的输入、被感知的输入、被理解的输入、吸收、整合和输出。  相似文献   
994.
研究者对本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认知策略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具有传用认知策略的意识,但使用频率有差异;善学者和不善学者在认知策略的使用上也有差异。研究结果对认知策略培训提出有关建议并希望对词汇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95.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some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s in multilingual language acquisition on both syntax and lexical level from Gabrys Baker's new book.  相似文献   
996.
王夫之《诗.小雅.采薇》评语中提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观点,不惟与诗意不合,也有悖其本人的诗歌情景观。"乐景"、"哀景"说将属人之情归为属物之性,与其"性性"、"物物"的哲学思想及"心目所及"、"貌其固有"、"不敛天物之荣凋,以益己之悲愉"等写景原则相矛盾;将"昔我往矣"等四个景句从全章抽离并前后割裂,拟想出"乐景"与"哀情"、"哀景"与"乐情"两组"相反相成"的情景关系,立论虽新,却陷入了"分疆情景"、"一情一景"等以景就情的"阱"梏"。体会《采薇》原意,卒章乃是以节候物态的整体变化和对照,烘托因征戍日久、战事艰辛、思归心切等引发的无尽哀伤,其感人至深者,正缘于诗中所呈现并为船山反复推崇的真情实景和整体意境,而非缘于其所拟想的乐景与哀情、哀景与乐情的相反相成。  相似文献   
997.
在《诗经》阐释史上,对毛诗序传进行系统全面清理与批驳的,首倡者郑樵,响应者朱熹;弃《序》说《诗》,以己意为之序,在解《诗》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消除毛诗序传的影响的首推郑樵,继以朱熹;对《诗经》作声歌还原说解和将郑卫之诗多视为男女淫诗的同样是郑樵前呼,朱熹后应;郑樵作《诗传》《诗辨妄》,朱熹作《诗集传》《诗序辨说》。郑樵《诗》学的创新观点经朱子发扬光大,开拓了《诗经》宋学的崭新疆域。  相似文献   
998.
在西方心理语言学和教育心理学界,语音意识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为此人们在不同理论观点的引导下,实施了不少有意义的研究。文章正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影响学习者的汉语语音意识的因素。文章发现,母语差异和汉语水平高低是影响学习者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这两个因素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汉语水平低的学习者受母语差异影响小,而汉语水平高的学习者受母语差异影响显著。此外,通过对语音意识作业的详细分析,文章还发现学习者的汉语音位意识发展较早,这一点不同于汉语儿童的语音意识发展顺序。  相似文献   
999.
在词类问题上,汉语和印欧语存在根本区别。本研究目的是探索汉语婴幼儿早期句法范畴的习得机制,通过分析母亲的输入语言,揭示汉语婴幼儿习得名词和动词范畴过程中,是否有可能利用某些语音韵律特征来区分名词和动词。我们采用无意义的同音异形动词和名词对,嵌入母亲使用的高频动词和名词短句中,分析了20位普通话母亲的输入语音中的动词和名词的韵律特征,发现孤立单念的名词和动词的韵律特征没有差异,而在设计的动词和名词短语中,母亲的输入语音在韵律特征上有差异,首先显著地表现为第二音节的平均音高差异,其次为第一音节与第二音节的时长比。用韵律参数进行区分实验,我们得到60—70%的动词和名词可以得到正确区分。我们推测这些韵律特征差异可以帮助婴幼儿获得连续话语中词类的区分信息,即韵律特征是婴幼儿习得连续话语中的不同词类范畴的有效信息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This longitudinal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dagogical continuity in literacy education and early literacy development by comparing Chinese children in Hong Kong and Shenzhen.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was used to select 24 preschool and Primary 1 classes in four communities catering to middle‐class families in each city. The 24 teachers were interviewed about their teaching methods and views on pedagogical continuity in individual sessions. Further, their teaching activities were videotaped over a period of a week. Their students (n = 758) completed a Chinese literacy attainment test at the beginning and at the end of the same academic year.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Hong Kong students outperformed their Shenzhen counterparts in Chinese literacy attainment, at both preschool and primary levels, concurrently and longitudinally. This suggests that the holistic approach followed in Hong Kong might have a more positive impact on children's literacy development than the approach followed in Shenzhen.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for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reform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