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742篇
科学研究   53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52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51.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吸收了各个民族的不同文化。汉英语中许多词汇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隐喻是汉英语中的普遍语言现象,汉英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因而在隐喻使用上也有较大差异。为通过翻译有效地传递隐喻中的文化信息,人们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意识到汉英语中隐喻的重合方面,还应注重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本文就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运用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52.
综合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平面对双宾语句进行定义,对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英语里的双宾语动词进行重新分类描写;同时进行汉语内部的历时比较,汉语和英语的共时对比,发现:古汉语中表“为动”服务义的双宾语句在现代汉语中已基本消失;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表“获取”义的双宾语句在英语中基本没有;而表“制作”服务义的双宾语句在英语中却很常见。  相似文献   
853.
任何语言都需要表达数量概念。虽然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对数量概念的表达有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不单单是语音上的,更多的差异可以体现在不同语言的对比中。个体量词是人类语言中可以用来表达基本而且常用的数量关系,汉语和韩语中都包含丰富而完备的个体量词,但是在词法和句法层面并不完全相同。我们将从个体量词入手将汉语与韩语中的个体量词加以比较,可以对汉语和韩语都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促进对于汉语和汉语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854.
随着翻译跨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认知理论被应用到翻译研究中。图形背景理论是一个基于突显的认知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图形背景理论与翻译的关系以及图形背景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55.
由于汉英两个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及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差异,对特定颜色词的观察和使用也不尽相同。以红、白、蓝、绿、黑为例,阐述其在两种文化中的共通之处以及不同之处,以期使异国语言学习者熟练掌握其熟语,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使用时引起误解。  相似文献   
856.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关系。人类初始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统一的、一体的。人类进入工业文明阶段,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也使人类在生态危机等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人与自然尖锐对立。当今人类正在寻求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57.
英汉语中都存在一种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的句式——意义被动句。然而,这类被动句在英语和汉语中无论是从形式结构还是从使用频率来看却都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使用的谓语动词、表示的时间范围、语序和使用频率这四个方面对英汉语中的意义被动句作一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858.
语言和文化关系十分密切,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精华。汉英两个民族语言申的习语因各自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分别被打上不同的文化烙印。汉英习语都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折射出中西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859.
语用模糊是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常见现象,亦是文学翻译中的难点之一.本文试从语用模糊的角度来探究汉英翻译中的这一难题,进而分析译语在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现人物艺术魅力方面与源语的不同,从而区分出两家译文的优劣高下.为便于阐释,笔者仅以<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为个案研究,比较两家译文在语用模糊上是如何映现的.  相似文献   
860.
文章用充分的材料将河曲方言语音与北京话语音进行了深刻的比较,找出了语音对应规律和河曲人学习普通话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