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73篇
教育   997篇
科学研究   579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10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3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拷贝硅谷:一种聚集网络理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在关于拷贝硅谷问题上国内外不同的观点,提出聚集网络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韩国大德科学城和我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成功实践考察,分析了它们各自成功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原因,在于根据各自的实际,市场性和建构性、网络资本和风险资本网络的有机结合,适应了高技术发展的本质要求。认为我国应注重网络资源管理,营造风险资本网络体系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42.
知识网络与企业竞争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企业知识网络的重要性 ,说明企业在关系网络中的嵌入是获取竞争能力的重要来源。企业通过知识网络 ,不仅可以接近新信息和知识 ,而且能够协调企业间的交易 ,增进信任和合作。因此 ,协调网络本身的能力是一种系统能力 ,使企业能够超越自己资源的限制 ,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3.
闵超  张帅  孙建军 《情报学报》2020,(3):259-273
科学知识借助引用关系发生动态扩散,客观记录科学发展与演化的轨迹。由于知识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孤立的观点看待科学知识的影响与价值往往得到的是片面的感观。本文从联系的视角观察科学知识产出,尝试通过被引、引用、文献耦合与共被引等文献关系为单篇论著构建引文扩散网络,探讨"文献嵌入网络"的概念、测度方式及其在引文扩散过程中起到的特殊作用。案例分析显示,科学知识的形成相伴于科学知识网络的发展,同时也受到这个网络的影响:科学知识向科学领域的扩散,遵循从核心领域向周边领域的扩散模式;施引文献可以揭示目标文献中没有显式呈现的信息;四种文献关系之间可能存在相当程度的重合,引文扩散过程显示出知识的"黏滞性"与非常明显的"小世界"特征。对科学产出的扩散网络进行量化有助于为全面评价其价值提供更多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4.
We present two ways (instantaneous and cumulative) to transform bibliographic networks, using the works’ publication year, into corresponding temporal networks based on temporal quantities. We also show how to use the addition of temporal quantities to define interesting temporal properties of nodes, links and their groups thus providing an insight into evolution of bibliographic networks. Using the multiplication of temporal networks we obtain different derived temporal networks providing us with new views on studied networks.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illustrated with exampl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bibliographic networks on peer review.  相似文献   
45.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校园安防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增多的现象,提出了将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校园安防管理之中,设计了包含RFID校园门禁系统、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和防火报警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的整体化校园安防系统,有助于各类学校进行“平安校园”、“智能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46.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d how mathematic anxiety (MA) of Kore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uld be reduced by comparing analytically their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questionnaire results. We developed a three-hour Complex Treatment Program (CTP) on quadratic functions for the study. In the summer of 2016, we collected data of the pre and post MA questionnaires by Mathematics Anxiety Scale for Students (MASS), the percent of correct answers (PCA) and reaction time (RT) by E-prime program, and also brain-imaging data of the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ERP) by Electroencephalograph (EEG) using computer-based functional F-G model. The result indicated the CTP to be effective with the group with higher math anxiety and the group with higher achievement respectively. The MASS result was verified with the better performance of PCA on type G, which was measured by E-prime program. Some interesting patterns were revealed on brain-imaging data by EEG, indicating more brain activities with the MA groups.  相似文献   
47.
第11届全国政协会上,有些人联名建言要恢复繁体字。对"此"现提出不能"弃简复繁"的三大理由:①汉字发展的历史是沿着一条逐步简化的道路前进的;②现代的简化字是汉字发展中一个新的里程碑;③书写便捷是汉字向前发展的动因。从而说明"弃简复繁"的提案是不可取的,汉字自身的演变是遵循着一条"避繁趋简"规律的。  相似文献   
48.
将社会网络分析与阶层回归分析相结合,以某高校5个班的181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收集了整体网数据,探讨了学习动机、班级气氛与社会网络的关系。在用Ucinet6对整体网数据进行分析,用SPSS15.0进行描述性统计、信度与效度检验及相关分析,用阶层回归分析方法对各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后,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学习动机中的学习能力自信对咨询网络有直接的影响,班级气氛在学习动机和咨询网络的关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9.
在当前的成品油销售业竞争中,市场全球化、需求顾客化、变化常态化等已成为现代成品油销售企业市场竞争的基本特征.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壮大,其销售网络正呈现出扩张趋势,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成品油销售市场对销售企业的网络构建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构造这一核心竞争能力,成品油销售企业必须尽快构建起科学有效的零售网络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以持续地提高成品油企业经营业绩与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50.
设计基于跨层机制的通信协议,以达到优化网络性能、有效分配网络资源的目的,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对现有的基于跨层设计的网络通信协议进行综述和分析,并以跨层通信协议设计的目的性为着眼点,对跨层通信协议划分为3类:提高互操作性和增强网络适应性为目的的跨层设计,提高某些性能标准为目的的跨层设计和无分层模型设计.该分类方式有助于网络设计人员进行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跨层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