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86篇
教育   1332篇
科学研究   102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2篇
综合类   1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89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427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雪梅  李幼平 《编辑学报》2003,15(4):259-260
国外部分医学期刊发表专家或用户对论文的评论,受到读者的欢迎。国内这方面的尝试不多。发表评论可间接培训作者群、吸引和挖掘优秀稿件、增强期刊的可读性,从而提高期刊质量。建议医学期刊积极探索这一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随书电子出版物建立数据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电子出版物大量涌现且不断地增加,如何建立“随书电子出版物光盘数据库”成为一个新课题。作者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论述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体育学术期刊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准确定位,加快期刊网络化的步伐,多渠道提高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强化编辑队伍的信息素质培养等对蓑,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转变,实现体育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期刊建设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依人  赵炜霞 《津图学刊》2002,(4):10-11,32
数字化期刊是未来期刊发展的必然,数字化期刊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特别是在因特网上的普及和应用,促使高校图书馆必须做好数字化期刊的准备工作,加速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参考文献的网络链接及其对中国学术期刊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倪向阳  马永军 《编辑学报》2002,14(4):260-261
参考文献的网络链接功能在中国期刊网上已初见端倪.它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学术思想的链接关系,追寻学术流派的渊源,发现新兴的交叉学科,预测学科的发展趋势.参考文献的网络链接对学术期刊的标准化、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其网络链接功能,有利于对学术期刊的稿件进行评估,有利于提高我国学术期刊的被引用、被检索的概率,并使学术期刊的网上策划选题与组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了图书馆利用许可证贸易购买网络电子期刊使用权所面临的新问题,讨论了图书馆在签订网络电子期刊许可使用协议时应注意的问题,对我国图书馆进行网络电子期刊许可证贸易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如何审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稿是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出版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学报编辑对稿件的初审是保证学报质量和维护学报声誉的基础。为了搞好初审把关 ,学报编辑应当明确审稿的内容 ,掌握审稿的方法 ,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8.
电子档案原始性的认定和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档案作为一种新型载体的档案具有依赖性、非直读性、可分离性及易更改性等特征,通过加密、光笔签署、防火墙等技术就可以有效地认定和维护电子档案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发展的新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丽君 《编辑学报》2002,14(5):323-324
论述21世纪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发展的新理念,包括科技理论创新理念、人文理论创新理念和编辑理论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Empirical research provides evidence that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oes not change government agencies into post-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s. Structuration Theory is used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mail use, communication patterns of civil servants, and two bureaucratic characteristics: formalization and hierarchy. Previous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the use of e-mail leads to less formalization and less hierarchy, but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ree 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s in the Netherlands leads to different conclusions. First, the use of e-mail leads to informal formalization: the style of communication is more informal but the content focuses less on personal issues and emphasizes efficient recordings of agreements. Second, the use of e-mail leads to hierarchical horizontalization: horizontal contacts take a more central position in 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s but these horizontal contacts are tightly linked to vertical structure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mail and government bureaucracy is horizontal communication directly linked to vertical structures.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turns government agencies into late-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