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877篇
科学研究   136篇
各国文化   56篇
体育   60篇
综合类   9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4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探讨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性质特征,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2.
实行民族教育,就是要挖掘、整理、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以适应时代的多元化价值观之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性格。目前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民族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其发展依旧步履维艰。而导致的原因主要是受自然环境、历史、民俗、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端正指导思想、国家重点扶持、实行特殊办学形式、发展远程教育和复式教学等渠道,以文化传承方式的多元化,来提高和加强民族教育。  相似文献   
143.
重庆土家族地区,其古代水陆交通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陆路交通依托纵横的古道联系四方,有大量的桥梁、关隘和汛塘;水路交通依靠长江、乌江、酉水和郁水等河流,由厚板船和蛇船等完成水上运输.研究其古代交通状况,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4.
党和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建设和发展先进革命化的进程,表明了遵循中国化的前进方向和建设中国先进化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尊重革命化自身的特点和价值,按照先进化发展要求正确对革命化传统;按照以德治国的要求,吸收并弘扬革命道德传统,形成与社会主义先进化相一致的伦理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努力创造既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特色的老区新化,是弘扬革命化传统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5.
从西北民族地区区域内部来看,教育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只有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教育,教育部门调整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学校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积极合理开发校本课程,教师树立公平的学生观、多元化的评价观,西北民族地区的教育才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6.
随着我国古镇旅游热的兴起,西部欠发达地区古镇旅游也逐渐发展起来。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古镇的旅游现状,然后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古镇旅游资源的特征以及发展旅游的优劣势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47.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数民族教育经费目前还存在投入总量低、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狭窄、生均教育事业费低于其他地区平均水平等问题和困难,使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发展都面临着种种困扰。教育经费不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落后、教育经费管理体制不合理和教育财政政策执行不力、教育经费来源单一等。要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关键在于必须建立和积极的民族教育经费筹措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48.
通过对民族地区新课程实验区的小学教师对新课程适应情况的调查发现:参与新课程实验的小学教师们对新课程普遍持欢迎态度,对新课程在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方面的显著作用评价较高;但教师们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教材方面仍存在许多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本文提出了改革师范教育和加强在职教师教育实效性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9.
流浪与流浪文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荷马开始历经数千年写作界的深情关注到了20世纪,劳身心之苦的经验感受和见多识广的知识阅历作为流浪的外在表现形态正渐渐被人们遗忘,但千年写作文化积淀的“流浪意识”并没有在写作者身上消失,而是以更多更复杂的形态表现了出来一是物理空间位移的游历行为依然普遍存在,习惯上称为“行万里路”;二是行为个体在无目的漂泊中,一种与个体或群体存在处境和精神处境相分离的生存形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和身份——意识,笔者管它叫“精神流浪”;三是群体或种族在“失根”状态下,因被同化及精神本源的失却而凝积为一种隐蔽的社会无意识状态,我称之为“种族流浪”;四是一种逃避方式,本质上即是远离主流文化中心自我放逐至边缘处境,理论界定义为“流亡”。本文就此四方面的代表作家及文本试作简略举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0.
认识和推进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西部大开发中甘肃制定民族发展规划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从总体上对甘肃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特殊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基本对策思路,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