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4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3 毫秒
21.
现实主义杰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公认的奥尼尔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这是一部自传性极为浓厚的剧本 ,倾注了剧作家的血和泪。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 ,即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因素 ,人性本身的内在品质及剧作家奥尼尔自己的悲剧命运观来分折和探讨此剧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22.
23.
《毛猿》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之一。笔者拟从警示者,镜像和笼子三个角度分析人物米尔德里德的人物形象,进而重新审视作品《毛猿》,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4.
《奇异的插曲》是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最著名的心理探索悲剧之一,为奥尼尔赢得第三次普利策奖。奥尼尔选择小人物作为悲剧主角。通过展示他们同悲剧命运及生存困境的不懈斗争,直至回归平静的人生历程,高扬悲剧精神,即人在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面前勇敢地接受命运挑战的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25.
普希金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运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事、抒情,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我"就是普希金自己。实际上,从叙事学角度来看,这个"我"并非真实作者,而是隐含作者,或者称之为"第二自我","我"作为叙述者成为作品中的一个独特角色。"我"的叙述话语分为叙述性话语和非叙述性话语,产生了独特的叙述效果。  相似文献   
26.
作为中美戏剧史上的代表作家,奥尼尔与曹禺在其戏剧创作中都体现了女性悲剧意识。以两位剧作家的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为切入点,采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分别从孕育女性悲剧意识的土壤,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女性悲剧意识在两位剧作家创作中的不同诠释等几方面对两部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讨他们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女性悲剧意识",从而拓宽奥尼尔与曹禺作品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27.
话轮转换是话语分析的重要范畴和新兴的研究方法。本文运用话轮转换模式,对《长日入夜行》中的人物对话的语言结构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对该剧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的语境分析,发现蒂龙家庭中存在着一种家庭对抗机制,而这种家庭对抗机制主要表现在人物之间的宏观矛盾冲突之中。  相似文献   
28.
刘亮 《科教文汇》2013,(1):60-61
并发进程的控制管理是操作系统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其中同步互斥问题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针对学生普遍反映使用信号量机制解决并发控制问题难度大、题目灵活多变、不易求解的问题,本文提出流程驱动的算法设计解决同步互斥问题,结合具体题目,详细叙述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课堂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易于掌握,对于大多数同步互斥问题,借助此法可以得到正确有效地解答。  相似文献   
29.
<长夜漫漫路迢迢>是尤金·奥尼尔剧作中的珍品.奥尼尔为该剧所构筑的多层次、多形式的节奏模式是该剧获得成功的一个方面.<长夜漫漫路迢迢>的节奏模式主要表现在情感冲突与节奏,人物情感律动与节奏,身体语言与节奏,场景中的变化与节奏四个方面.分析该剧的戏剧节奏,对于进一步探讨奥尼尔的其它戏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0.
本文在对尤金·奈达翻译理论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了奈达的翻译标准及所涉及的层面,以及实际翻译中翻译标准在各个层面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