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5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教育   1027篇
科学研究   497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98篇
综合类   7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电子资源使用评估与E-Metric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玲  孙坦 《图书馆杂志》2005,24(3):24-27
E—Metrics项目是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新评估计划的5个子项目之一。本文对E—Metrics项目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整个项目进行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32.
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国内外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进行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的方法,比较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的指标,并就目前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3.
电子资源服务绩效评估的含义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电子资源服务绩效的含义与作用,以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34.
企业信息能力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企业信息能力的基本概念,指出了企业信息能力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构建了企业信息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了企业信息能力评价的具体研究方法,以期为企业信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35.
期刊论文被引用及其Web全文下载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运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eb下载统计报告》的文献计量数据分析了期刊论文网上下载频次的年代分布和被引用频次的年代分布,对比了它们的峰值(百分数)和峰值与统计年的年限差,得到“去年发表的论文被下载多,前年发表的论文被引用多,当年发表的论文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的比值高”这一规律性认识。研究了文献的网上下载频次分布和被引用频次的分布,对比了它们的集中系数。鉴于文献网上下载指标的排序与被引用指标的排序并不完全一致,建议将它们都作为独立指标在综合评价中予以适当考虑。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国内外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概况。结合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网络联合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质量控制需要,在项目一期建设基础上选取部分指标建立了实际操作的评价体系,并制定了制度化的系统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37.
网站规模是决定网站信息资源丰裕度和用户信息检索效率的重要因素,网站的字节数、总文件数、页面文件数和总链接数是目前用于衡量网站规模最重要的指标。本研究以美国101所著名商学院和医学院的网站,以及国内7所知名财经院校的网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美网站以及美国商学院与医学院网站的比较分析,不仅明确了中、美网站在规模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为大学网站建设和评价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8.
对Altmetrics的发展过程及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主要包括Altmetrics工具的起源、危机和转型三方面,厘清Altmetrics工具的产生背景,系统阐释了其面对来自科学共同体内、外的质疑和挑战,采取的积极应答、改进和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9.
Student teachers are expected to develop their teaching skills sooner and more rapidly. However, a sound evaluation instrument that can be used to diagnose and monitor the skilfulness level to aid formative assessment of student teachers is still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aimed to calibrate and validate a teaching skill evaluation instrument for use in secondary education. A total of 264 student teachers in the Netherland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Rasch and multilevel analyses were used.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valuation instrument meets the restrictive assumptions of the Rasch model and has predictive value for academic engagement. This adds validation evidence and justifies the calibra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strument to be used for monit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相似文献   
40.
In recent years, web sites where individual consumers can rate and review goods and services have mushroomed all over the Internet. Restaurants are particularly affected by online reviewing. If the impact of online consumer reviews (OCRs) on the demand side of markets is now well understood and measured, few studies examine the reception of this new evaluation method by those who are assessed. Based on interviews with French restaurant managers, our research shows that OCRs systems reconfigure relations of accountability in the restaurant industry. We use the notion of reactivity to describe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the new evaluation system transforms the activity of restaurants. We also examine the affects surrounding the reception of ratings and reviews by restaurant managers and the moral criteria that accompany their discourses on online reviews. Many restaurants consider online reviews as a brutal and hypocritical mode of judgment. The judgment produced by online ratings and reviews is not easily borne by restaurant managers, because it challenges the conventions of quality they had previously internalized as legitimate, that is, those produced by professional experts. We interpret this ambivalent reception as the unfinished movement of transforming a performative reputation device into a legitimate evaluation instit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