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412篇
科学研究   58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0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教育对经济的影响:中印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全球化特征日趋明显的情况下,尽管各国教育在总体发展趋势上呈现出一致性,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部机理的差异仍将决定各国教育发展的前景,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双相因果互动关系决定了教育的发展状况将影响到该国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的前景。印度在人口、资源以及近代历史状况的各个方面都与中国都有着惊人的相似,目前印度又采取了与中国几乎完全相同的经济政策。因此,印度的发展状况像一面镜子能够直接映射出中国的特征,而且印度的教育改革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巨大成功正在被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2.
ABSTRACT

Across the globe, the Salamanca Statement has provided the strongest impetus for drawing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some of the most marginalised groups. In India, it has had a significant and specific impact on the provision of schooling opportunities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This paper provide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key developments in national policies and programmes and how these have shaped provision at the classroom level. Drawing on Nancy Fraser’s conception of justice as an analytical tool, efforts towards inclusive education in India are explored through the interlinked ideas of redistribution, recogni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s of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being enrolled in schools, driven by factors including, positive legislation and the increased provision of aids and appliances, etc. However,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perienced by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stead, efforts remain focused on assimilation into a mainstream system fraught with different challenges. Despite these issues, India is a powerful example of how the vision of inclusive education, as outlined in the Salamanca Statement, is feasible, especially if efforts build on contextual realities.  相似文献   
153.
虽然哥伦布在早期探险中,尤其是第一次航行过程中,一度将美洲视为 印度,但随着时间流逝和了解的深入,哥伦布的认识出现了重大变化,转机产生于第三次航行过程中,1500年,哥伦布第一次明确指出美洲是一块“新大陆”,尽管当时哥伦布对新大陆的认识还有一定局限性,并蒙着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但其历史意义仍不容低估,这是人类,尤其是欧洲人,对地球认识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54.
教育是减轻灾害、保证安全的关键途径之一.日本、印度、伊朗作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经济水平、政治体制、社会文化各异,但是面对自然灾害,日本在全民互助中开展灾害情感教育,印度有针对性地面向实践者进行风险教育,伊朗致力于通过地震教育培育社会安全文化,这些国家都取得了明显的防灾减灾效果,充分体现出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不同国家教育的战略选择,值得考量.  相似文献   
155.
中印两国是吸收外资较多的国家,特别是两国的汽车制造业,是FDI集聚的行业。两国在汽车制造业引进外资有很多共性。目前,虽然印度与中国差距较大,但不可否认印度在汽车制造业的一些做法卓有成效,使其在汽车制造业成为中国潜在的对手。从汽车制造业看,两国在引进和利用外资的策略差异,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56.
本文回顾、分析了当代印度建国至今国家创新系统的历史演进过程。文中将这一演进过程分为两个时间段,即建国到经济体制改革时期(1947-1991)以及九十年代初期至今的经济体制改革时期(1991-)。在这两个时间段里,印度的国家创新系统皆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分别就这两个阶段分析国家创新系统演变的整体经济环境,各创新主体的发展状况及相关制度的影响,各创新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关制定建设,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相关制度建设。最后,初步归纳了印度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轨迹。本文下篇主要分析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印度国家创新系统的历史演进情况。  相似文献   
157.
Abstract

Until recently, the only way for the popul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access the Internet was through expensive smartphones, designed in and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past few years, however, a major new innovation has emerged, the smart feature phone with Internet connectivity, which wa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those with low incom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for the smart feature phone, how this has influenced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adoption, and its use by low-income groups, including their demonstrated preference for uses related to entertainment rather than more traditional “work-related” goals. The focus is on the case of India, where the JioPhone has already reached millions of people with low incomes.  相似文献   
158.
159.
印度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完善的同时面临不少的问题,如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工作不够系统、原有的质量评估方法和标准需要改进等.对此,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机构--国家评估与鉴定委员会采取了一些相应的策略,如建立高校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再鉴定等.  相似文献   
160.
福斯特的著名小说《印度之行》 ,以文字的方式表达了不同文化的民族间爱的渴望 ,揭示了这种爱得以实现的艰难性 ,指出创造契机、消除隔阂应是世界各民族的努力目标。这些思想在 2 1世纪的今天同样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