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2篇
教育   385篇
科学研究   288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9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论图书馆的电子书服务及数字版权管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电子书产业是伴随因特网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的产业,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我国电子书服务的现状和数字版权管理等方面来论述数字图书馆的电子书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实行公共借阅权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蓓 《图书馆杂志》2004,23(1):7-9,43
本文从公共借阅权的基本定义和发展过程出发,着重探讨了实施公共借阅权对图书馆的影响以及实施公共借阅权中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并阐述了笔者对公共借阅权在我国是否具有可行性问题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知识自由与图书馆制度--关于图书馆的制度视角研究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9  
自由和知识自由都是人类的永恒追求。知识自由障碍的存任,要求社会提供消除障碍的制度保障,图书馆就是人类的知识自由权利的社会保障制度。图书馆是民主社会为了维护公民的知识自由权利而提供的制度产品。所以,图书馆制度是一种合理、合法和正义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由马海群教授撰写的《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信息管理》是一部具有时代感和开拓创新内容的学术专著。它分析了网络时代知识产权管理理论的社会价值,开拓了知识产权制度研究和信息管理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初步构建了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理论,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改革开放之初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特色的农地使用制度。目前农地使用制度面临若干问题需要解决。完善农地使用制度的当务之急是在民法物权法中确立物权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此基础上确立与土地流转相适应的农耕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从知识经济这一视角,审视我国高等教育,指出必须转变过于大一统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主体性和个性的培养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培养与知识经济时代具有本质联系的创新型人才,改变培养的人才脱离和滞后经济建设的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爱情与金钱的搏弈--《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观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著名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四对青年人的婚姻故事,表现了金钱与爱情在婚姻中的作用.阐释了作者的婚姻观金钱与爱情在婚姻上都很重要,但爱情在成就美满婚姻上的作用要远远大于金钱.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夫妻法定财产制存在严重问题,集中体现在夫妻人身关系的剐体主义与夫妻财产关系的一体主义并行所产生的冲突。建构以分别财产制为基础,吸收共同财产制思想的夫妻法定财产制度是我国婚姻法合理的立法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文人和政治家这两种身份认同的激烈交锋贯穿了瞿秋白短暂的一生。从《多余的话》中可以看出,瞿秋白明显趋向于文人身份,而对政治家身份持拒斥的态度。这与他对革命的理想化认识及其绅士意识有关。瞿秋白的悲剧与其说是他个人的性格所导致的文人从政的悲剧,毋宁说是诞生在一个革命语境当中的知识分子的由于时代而造成的悲剧,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在我国现代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知识分子命运的典型。  相似文献   
20.
We investigated the usefulness of the Over-Claiming Questionnaire (OCQ) as a measure of cognitive abilities. In OCQs respondents are asked to rate their familiarity with items of academic or everyday knowledge (Paulhus, Harms, Bruce, & Lysy, 2003). Some items exist in reality (reals), and others do not (foils). We developed four OCQs, each consisting of 40 reals and 8 foils from the domains of Science, Humanities and Civics. The OCQs were administered in a longitudinal rotation design to 112 participants who attended the 9th school grad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In latent variable regression analyses 53% of variation in the reals could be explained by fluid and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and over-claiming as indicated by responses to foils. Further variation in responses to reals and foils was explained by intellectual engagement. Our results show that self-reported knowledge, although positively related to measures of ability, to a large extent reflects over-claim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