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02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4篇
信息传播   5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侯寘是宋南渡时期一位颇具特色且值得研究的词人。侯寘本人的艺术趣味并不单一,其词在用调、语言以及内容和技法上各有特点,形成了以婉约清丽为主并兼具疏宕俊朗之气的独特风格。艺术上虽不具标领一派的示范意义,但却丰富了当时的词坛风貌。  相似文献   
102.
元妃省亲时,点了出戏是《一捧雪》中的《豪宴》,脂砚斋因此批道,"《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一捧雪》是如何伏"贾家之败"的?《一捧雪》讲述的是件冤案故事,莫非贾家的败落也有冤情?《红楼梦》中的贾家又是如何影射江宁织造曹家的?本文想就此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3.
学界历来主张己卯本为“董康旧藏”,但检点董康《书舶庸谭》有关《红楼梦》之记载,并未发现与此相关的记载。(《红楼梦》现存各版本对太虚幻境“六司”之记载存有异丈,诸多迹象表明甲戌本作“夜哭司”曾遭后人篡改。  相似文献   
104.
音变构词是古汉语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语言现象,在汉语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汇聚了相当丰富的音变构词破读资料,但失之散乱。北宋贾昌朝《群经音辨》首次有意识地对《释文》所录存的音变构词破读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类。其卷六字音“三辨”专门对古汉语中的210组音变构词做了细致的分类和辨析,基本反映了古汉语单字音变构词的整体面貌,为后来学者对该门类进行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5.
韩愈评柳宗元文:"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辛弃疾以文为词,无事不入,亦有"雄深雅健"之风。本文试以《贺新郎》词调为例,分析稼轩词"雄深雅健"之"雅"。稼轩词,气度宽宏,情致高雅,绍《诗》之雅正;承"经""史""子"之古雅。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从屈原《九歌》的创作动机、情感基调、抒情方式等三个方面,并结合先秦文、史、哲各个领域的和谐理念及屈原政治理想、哲学观念、人格精神、艺术追求、人性需求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耿介只是屈原性格的一个方面,期盼天人和谐、人神和谐、君臣和谐、自身和谐也是他不可忽视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7.
辛弃疾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多元的情感世界,这决定了《稼轩词》具有多元的艺术风格。辛词沉郁悲慨中不乏蕴藉曲折之细美,相反而适以相成。辛词之柔表面上看好像是技巧层面的摧刚为柔,而实际上根植于他歌儿舞女、金屋藏娇的情感体验。辛词之庄重与俳谐、运典人词与即目直寻亦有相反相成之妙。  相似文献   
108.
游潜的诗学批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诗主妙悟,是对严羽诗学的继承与发展;二是肯定宋诗,表现出对扬唐抑宋诗学的反思;三是多方品评明诗,为盲目崇古风尚中的理性批评;四是注重诗学征考,倡扬了基于才与学的考证诗学。游潜的诗学批评,既有对复古诗学的继承,也有对复古诗学的反思,为嘉靖前期诗学风尚的代表,体现了此期诗学批评承前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目前现存的许衡直解作品主要有四种版本,比较清乾隆五十五年怀庆堂刻本《许文正公遗书》中的许衡直解作品与《文津阁四库全书·鲁斋遗书》中的许衡直解作品,发现两个版本各有利弊:四库本虽存在较多谬误,但使用了很多同义词对译怀庆堂本中的说法,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方式,也便于读者理解;怀庆堂本尽管也存在个别疏失,但相对而言更接近于元代口语原貌,故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110.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以其独具特色姿态加入了农民工小说阵营。它的出现对当下处于困境的农民工小说带来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指引当下农民工小说走向健康发展之路。论文旨在从真诚向下的写作姿态、农民工生活的真实再现、现实的批判与理想的建构三方面论述《高兴》对当下农民工小说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