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713篇
科学研究   9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3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6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与研究性大学科研型教师队伍和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型教师队伍有着显著的区别。本文从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存的实际问题出发,从目前的教师结构、"双师型"教师培养渠道、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从培养模式、激励措施、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2.
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对保定市5所民办特殊儿童康复机构的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定市民办康复机构规范性差,缺乏准入机制;康复机构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流动性大,教师专业素质低;机构内部的评估管理缺乏监督,康复效果有待考证;民办康复机构办学面临很多困难,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为此,应从规范康复机构办学、引入监督机制、提升教师素质、减少师资流动性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促进保定市特殊儿童民办康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3.
韩映山一向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力,对韩映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风格特色和与"荷花淀派"的关系上,文本解读方面以《水乡散记》《绿荷集》《紫苇集》《红菱集》和中篇小说《串枝红》、长篇小说《明镜塘》等为主。与以上文本相比,《香溪集》则展现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创作转型。《香溪集》有助于展现韩映山创作的全部风貌和艺术探索。  相似文献   
84.

Objective

The research obtained information to plan data-related products and services.

Methods

Biomedical researchers in an academic medical center were selected using purposive sampling and interviewed using open-ended questions based on a literature review.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until saturation was achieved.

Results

Interview responses informed library planners about researchers’ key data issues.

Conclusions

This approach proved valuable for planning data management 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raising library visibility among clients in the research data realm.  相似文献   
85.
王勤 《湘南学院学报》2011,(4):120-121,124
《汉语研究丛书》从语言研究学科发展角度看,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创新,丛书中各专著都十分重视语言材料、观点、方法的求真求新,这正契合了语言研究的目的,对我国语言研究的繁荣与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E-governance is, essentially, a social exchange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their government through which the citizen creates public value as well as acquires private value. The direct effects of participation antecedents on participation outcomes have been fully examined, but few researchers have investigated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t the level of psychological value perception. The roles of perceived public and private value between the participation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remain unclear. Private value merits careful research in particular as the E-governance environment is being shaped by increasing privatization and continuous IT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cognitive integration theory and the civic voluntarism model, this paper propos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examine the mediating roles of two values. We built a complete research model encompassing ten hypotheses centered on citizen e-participation in the context of green commuting governance. By analyzing survey data on a green commuting platform, we demonstrate the significant mediating effects of these two values and greater effect of private value acquisition on continuous e-participation intentions than public value creation. Our results have important research implications in regards to the roles of perceived values in participation, especially perceived private value.  相似文献   
87.
李华 《滨州学院学报》2011,27(1):98-102
产生于西汉初年的《韩诗外传》杂采先秦百家,其渊源所自向来难以确指,但历来人们所论,多局限于其与《荀子》的关系而忽略了《韩诗外传》对其他各家的采纳,尤其是《韩诗外传》体现出的鲜明的尊孟倾向,目前鲜有论及。了解《韩诗外传》对待孟子的尊崇态度,这不仅对把握《孟子》在韩婴学术构成中的分量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理清汉代诗学渊源、重新考查孟子在汉代诗学承传过程中的地位,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8.
《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王维身在朝廷却心存山野,亦官亦隐,纵情辋川山水寓情于诗文。这二十首诗语短情长,清幽空寂的诗境中包含着诗人特殊的情感心态,既有入世的惆怅迷惘,也有避世的幽寂孤独,还有忘世的潇洒愉悦。《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仕隐复杂情感心态交织的集中写照。  相似文献   
89.
昭明太子于陶渊明作品强调其致“讽谏”之效,而《文选》录文的“底线”是无“有伤风教”。学者或未明这一点而认为两者之异是“自相矛盾”,失之远矣。萧统编纂《文选》时之目的为“娱玩文华”,而后来撰《陶渊明集序》时因忧失“太子之位”才“突然强调起风教”说,未达一间。即出现“这么大的反差”,是太子采用不同之价值取向所致,而非因作于“不同时间”。就目前所能了解的相关文献言,《陶渊明集序》之作时,似仍当以大通丁未年为近是。  相似文献   
90.
今存宋蜀刻本《孟浩然诗集》三卷,自清迄今的版本目录学家多误以为是南宋中期刻本。根据宋人的各种文献记载考察入手,再结合鉴定古籍版本所使用的避讳等方法,进行多重论证得出宋蜀刻本的刻印时间应该在北宋中叶即宋英宗时期。唐代王士源编定本《孟浩然诗集》三卷本是宋蜀刻本的祖本,但它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已经不是王士源本的原来面目。宋人刘辰翁对宋蜀刻本进行批点后,在明代广为流传,先后有顾道洪、李梦阳、袁宏道、毛晋等人批评、参校的多种刻本出现,显示出宋蜀刻本的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