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343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4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在宋人的墓志中,士人形象大同小异、非常相似,表现为一种基本的理想形象范型,他们被墓志的撰写者——宋儒,刻意书写为孝子、贤官、善士,使其符合儒家所极力倡导的士人形象范型。可以说,宋人墓志中的士人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宋儒自身形象的折射,更是他们理想的化身,反映了儒家文化对士人形象的设计和儒学复兴时代背景下宋儒对士人理想形象的期待。  相似文献   
102.
继母在宋代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在家庭中虽享有主母地位,在实际司法中却与亲母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在涉及家庭内部犯罪时表现得最为突出,具体来说,继母的法律地位要明显低于亲母,且继母与亲母所犯罪行相同时,继母所受的刑罚要明显重于亲母。此举虽看似有失公允,但实际上将继母进行差异化处理,对于夫家和国家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3.
情歌是每个民族中最具语言美感和愉悦人心的传统歌谣.由于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环境中的差异性,因而情歌在其民族语中的表达方式和语境建构都有一定的独特性.苗族情歌不仅在语言形式的表达上有丰富的韵律美,而且还蕴含苗族的传统婚俗文化于其中.透过苗族情歌的各种表述方式,从中可以看到苗族传统文化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04.
在宋词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汴京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宋词注入新的灵感,宋词亦因此开拓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宋词中的汴京意象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显、隐之分,且随历史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的演变。北宋初期,词作汴京意象洋溢着热烈的欢乐氛围;北宋中期,汴京意象的疏离造成汴京意象的衰减;北宋后期政治风云突变,故词作没有当初对汴京膜拜式的狂热,理性成为词作的主情调。南宋中晚期,词人笔下的汴京意象已然消磨成一种淡薄的回忆,是埋没在心中的不便提及的一种悲凉。  相似文献   
105.
杨译《宋明评话选》收有"三言二拍"中的20篇故事,其中含有大量文化内容。通过对故事之一《卖油郎独占花魁》的译例分析,研究杨译《宋明评话选》中的制度习俗文化词、宗教文化词、物质文化词、俗谚语和典故等文化内容的翻译,探讨其对文化内容翻译的处理方法并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06.
以《错斩崔宁》、《错认尸》、《错勘赃》为例,对宋元话本中的"错"予以解读。"错"是宋元时期的市民男女之间关系及其欲望的一种曲折表现,反映了宋元社会意识中对人"欲"的特殊理解,它具体表现为对欲望本身及其对象的恐惧和防范,反映了封建传统道德对新兴市民欲望的约束与消解。  相似文献   
107.
宋代是结集活动发展的重要时期。宋人结集活动活跃的原因,包括:宋代印刷业的繁荣,宋代文人地位提高,政治因素,受人之托和为了广泛流传,等。以上几点都促进了结集活动的兴盛。  相似文献   
108.
在汉族民众的心目中,"乌鸦"这一普通的飞禽早已成为不祥的征兆。然而,在远古先民的心目中,乌鸦并非恶禽,而为神鸟。其文化象征意义经历了复杂的流变。主要根据文献资料记载,考证宋代是"乌啼兆凶"这一观念的合流期;并从宋代的经济政治、地理环境和主流文化等方面综述在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形成"乌啼兆凶"这一民俗禁忌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09.
宋代掀起四次大规模的兴学高潮,地方州县学校遍及全国各地。文章通过对学记的分析,考察了宋代地方州县修建学校的资金来源,发现地方官学筹集资金是一个多渠道的方式:或朝廷和路级官府拨款,或州县官府自筹经费,或民间捐献。不同的州县有不同的筹款方式,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0.
“列锦”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并非是宋金元诗歌中才出现的,而是早在先秦时代的《诗经》中便已产生。在汉魏六朝诗歌中,“列锦”手法的运用更是广泛。唐诗中“列锦”文本不仅更为常见,而且结构模式上有很多创新。唐五代词受唐诗的影响,“列锦”在结构模式上又有所发展。宋金元诗歌受唐五代诗词的影响,“列锦”在结构模式上续有新的创造。与前代诗词一样,宋金元诗歌中的“列锦”修辞文本建构,都是“有所为而为”的,其建构都带有特定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