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7650篇
科学研究   4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7篇
综合类   57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8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626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675篇
  2011年   831篇
  2010年   716篇
  2009年   569篇
  2008年   619篇
  2007年   765篇
  2006年   660篇
  2005年   566篇
  2004年   517篇
  2003年   432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方外交,又称方外友,是指世俗中人与出家僧道结成的朋友交谊。在元代,方外交之风大为盛行,主要原因有五:一是科举制度的一度停废,使广大士人的出路受阻,因此选择了社会性的退避。二是文人士大夫由于仕途失意,寻求心灵的慰藉。三是部分南宋遗民与蒙元新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转而遁迹林下。四是一些文人士大夫自身对于佛道的向往与迷恋。五是由于蒙元统治者对宗教的优容政策。文学和出游构成元代方外交的主体内容。吟诗作赋、赏花观月、焚香煮茗、琴棋书画、诗酒清谈,都是元代方外交的重要元素。元代的方外交既有个人之间的友谊,也有群体性的交往。在元代,很多寺观酿酒售酒,一些僧道也竞相饮酒,与文人士大夫诗酒唱和。元代寺观僧道饮酒呈现的逸风雅韵,与他们自身所具备较高文学素养和艺术品住有关,也与他们所交往对象普遍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文人士大夫群体有关。方外交和寺观饮酒风习中呈现的野逸气质,为元代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涂抹了绚丽的一笔色彩。  相似文献   
992.
晚期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冲突逐步深入,地方财权从太平天国时期不断的扩大,而清廷也不甘丧失财权统一,与地方进行了争权斗争。最终,形成了中央与地方税费上的划分。  相似文献   
993.
元代辞赋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因情立赋”,但其不同时期所抒发的各种主要情感却不尽相同。元代前期辞赋作品的主要情感是积极用世、退隐自适、仕隐矛盾;元代中期辞赋作品的主要情感是赞美复科、崇古尚理、怨世自伤;元代后期辞赋作品的主要情感是超世解脱、批判现实、迎新怀旧。从抒情方面来看,元赋中一些优秀作品超唐越宋,起到了矫正唐律赋、宋文赋情感缺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李化龙为河南长垣人 ,明代万历年间率军平定了西南夷播州地区杨应龙的叛乱。这场战争是明代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著名战例 ,极大地提高了明政府在西南地区的威势 ,也显示了李化龙卓越的文才武略  相似文献   
995.
晚清词坛,创作繁荣,理论活跃,诞生了陈廷焯、况周颐、王国维等一批著名的词人,产生了《白雨斋词话》、《蕙风词话》、《人间词话》等词学理论名著。他们各自提出了“沉郁顿挫”、“重拙大”、“境界”等鲜明的词学主张,并以之指导词学批评实践,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96.
西汉初期,蜀商表现出很强的经商能力,活动范围十分广泛,蜀商富倾天下,蜀商的经商能力和其个人品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当汉武帝实施国家统制经济政策和统一西南,蜀商赖以发挥的土壤不复存在,蜀商从此黯然失色了。  相似文献   
997.
明代中后期的私人修史,形成严肃与谐趣两种流派。这两种流派相互渗透影响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背景。二在史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98.
介绍了清代的汉学与宋学之争从开始到终结经历的三个阶段:清初,汉学与宋学的初步分化;清代中期,汉学形成了独立的学术派别,汉学与宋学形成了壁垒分明的对立;道成以降,在严重的社会危机面前,汉宋之争趋于汉宋兼采。汉宋兼采虽为传统儒学注入新的活力,但随着近代社会的变迁,传统儒学因不能适应近代社会的需要而出现异端,汉宋之争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999.
韩愈诗歌具有奇崛险怪的美学特征,这一特征与荆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成都地区的旅游休闲传统源远流长。清代中期以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成都地区旅游休闲之风日盛一日 ,极大地丰富了成都各阶层人民的精神生活 ,各类旅游消费也推动了相关行业的手工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决了不少闲散劳力的生计问题。同时 ,旅游休闲活动的兴盛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也有继承、保护和发展的作用。但是 ,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清代的旅游休闲活动尚未形成为一个社会行业 ,因而未能充分发挥其对生产和消费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