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4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63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原始生态建筑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在西部旅游大开发中,必须对原始生态建筑进行科学评价,有效保护,方能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2.
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图书利用率低的问题,论文从供需角度,即提高服务能力与满足师生需求两方面的结合入手提出充分利用馆藏图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3.
社会考试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以其行政行为组织实施 的或国家各级政府委托相应社会组织机构组织实施的各级各类 各种形式的考试,是国家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甄别、选拔、培养、配 置、使用人才的重要手段。社会考试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中具有 引导激励、衡量竞争、调节配置、强化管理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结合赤泥的理化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危害,论述了赤泥再生利用重要性,并且介绍了赤泥综合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5.
校园网是学校对外交流和宣传的窗口,并对学校多方面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应全面发挥校园网的使用效益,使其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主要介绍陕西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其特点,通过数据分析,着重讨论了陕西黄土高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新问题.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对于指导陕西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首先从企业系统、企业资源系统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热力学角度引入负熵概念,并在分析了资源和企业资源的热力学涵义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分析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仿生态系统特性来寻求有效利用企业资源的方法;然后利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仿生态系统食物链模型对梯次利用企业资源的企业集群产业链进行拟合,从微观层面和中观层面解释了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的运行机理;最后通过分析天津经济开发区(Tianjin Economic and Techn 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TEDA,译称“泰达”)生态工业园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实证案例来揭示应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仿生态系统特性来实践循环经济中观和微观运行模式对企业资源合理利用的意义所在。此文根植于可持续发展和企业资源系统管理思想,提出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仿生态系统特性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企业资源梯次利用模型,在理论和实证方面佐证了循环经济思想在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图书馆利用率体现了图书馆是否富有生机,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如何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是图书馆人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对喀什师范学院图书馆利用率进行调查,以此为切入点对少数民族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9.
试论档案统计中利用目的栏目的合理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网络和实地调研所获取的各地档案馆的档案利用登记表为基础,考察了利用登记表中利用目的一栏的设置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设置利用目的栏目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0.
图书馆可以通过文献调查、网站访问统计、网站链接推荐、与用户信息互动等方式统计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地方文献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主要有:整合地方文献资源,鼓励用户参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宣传推广地方文献资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