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9篇
教育   740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4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4 毫秒
61.
清末新军入伊是长庚练兵的重要举措之一。伊犁新军的构成较为复杂;入伊后分别妥善安置、管理;军官的素质较高,任免严格;编练成协后军饷的筹措艰难。  相似文献   
62.
不破哲三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表示过未来社会的分配方式是由"按劳分配"向"按需分配"变迁的,相反他们对此采取了相当谨慎的和不确定的态度.将未来社会分为三个阶段,并体现为两种明显不同的分配方式是列宁对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相关思想的严重误判,其原因在于列宁没有把握<哥达纲领批判>的写作背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63.
法国武装力量在大革命期间进行了重组。这一重组不仅对大革命的胜利至关重要。而且也是战争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因此从武装力量的重组、战术的运用及军事活动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回顾这一过程。既加强了我们对法国大革命更系统、全面的认识,也对世界战争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4.
文化发展的积累性和延续性决定了中国文化要走向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不能割断民族历史;而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又是自然经济和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这决定了固守或复归传统文化同样无法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因此,中国文化的发展之路只能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中国文化正处于自我否定的发展阶段,要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应当坚持以我为主,以现代化的取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坚持“双百”方针,着眼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生长与融合。当代新儒家认为传统文化本原圆满,外用不足,主张“返本开新”,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65.
“化大革命”在1966年的迅速发动与当时中国的思想化状况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平均主义价值观念的重新扩张,构成了民众参与“革”的驱动力;个人崇拜的滋长和盛行,提供了“革”发动的重要政治资源;“革命的斗争哲学”构筑了“革”发动的思想基础;“左”倾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革”发动的理论基础;从众心理的影响,对民众参与“革”起了重要的推助作用。  相似文献   
66.
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领导权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中国革命的成败及前途。瞿秋白在研究中国革命及社会各阶级特征的基础上,不仅提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该夺取统一战线领导权,还阐明了无产阶级应如何获取领导权及其在统一战线中应采取的策略原则。与同一时期党的其他领导人相比,瞿秋白的统一战线领导权思想是比较正确和先进的,他的这一思想既对国民革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7.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电影人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文革”作了一次集体的记忆。这批电影也就成了人们了解“文革”的影像作品。在这些电影里,“文革”已变成人们记忆中的一段故事。本文分析这类影片的叙事空间与叙事策略,并探讨其选择这种空间与策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68.
鲁迅对于辛亥革命的反思,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对辛亥革命失败的理解提供了指导与方向性的认知。鲁迅以革命者坚韧不拔的毅力,用文学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及笔触,描绘、总结辛亥革命失利的社会渊源的同时,也以思想家深邃幽远的洞察力,站在启蒙思想的立场和角度,极力关注在辛亥革命风暴的历史语境下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时期人文精神的困扰和出路等问题,并不断地对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改造社会国民性问题进行深沉思考和不倦探索,从而为我们对辛亥革命失败的认识提供了最具价值的人文思考纬度。  相似文献   
69.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革命启蒙呈现出的是一种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精神态度。其倡导的文学革命就是这一思维方式在文学领域的运用,而不是用其参与其他革命。然而,这种把理性原则当作救路的科学革命运动,并没有使作为个体存在的陈独秀在彻底反传统的勇气中品尝到克服民族危机的喜悦,在其自信的启蒙言说的背后,伴随着的始终是无法摆脱的重重矛盾。由此,其革命思维中相伴相随的神学沉思反而显示出深长的意味,这使其与历代革命者不能不有着精神情怀上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70.
"革命委员会"是我国"文化大革命"中各行政区域以及各部门、各单位在"夺权"后成立的临时权力机构.本文主要从革命委员会的成立过程、人员构成、机构设置及其消亡等几个层面对福建省革命委员会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