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00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21.
由夏至战国,今黔中一带,从父系氏族公社进入了奴隶社会时期。在这个历史阶段,黔中古人类由新石器的使用逐渐过渡到青铜时代,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手工技能出现了明显的进步。这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渐渐丰富起来。进入奴隶社会后,管理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已经成为传承社会文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22.
《中西纪事》的作者夏燮作为两次鸦片战争的目击者,在广泛搜集、认真鉴别史料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中西关系,尤为详细地记载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体现了积极了解西方、反对侵略、反对投降等时代精神以及唯实是求、刚正不阿的著史风格。  相似文献   
223.
与中原王朝北宋、南宋、辽、金鼎足而立的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由于与中原王朝的频繁接触,相互往来,儒学对西夏党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植根于农业社会土壤中的儒家思想文化具有稳定、和谐、整体化的发展模式和强烈的辐射渗透力,对于由单纯牧业经济向农业经济过渡的党项族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从而使儒学在西夏党项族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4.
西夏岩画是我国古代党项族的艺术作品之一。岩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中许多岩画题材涉及当时军事、体育方面的内容,这些岩画展示了直观处于鼎盛时期的西夏古国的军事体育及其带有原始体育痕迹的军事训练和作战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现代军事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研究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25.
自夏后启开创了家天下的夏王朝,有仍氏地便成了“所封国”。当太康失国后,生于外祖父有仍氏的少康中兴后,便“赐”其名“任国”。当夏桀面临亡国之时,还想借“有仍氏会”以保国。可见,史书把东夷族的“任国”,称之为“夏后氏之任国”,是顺理成章的事。  相似文献   
226.
采用调查法、献资料法对济南市历下区成年人健身观念进行研究。结果 发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历下区成年人的健身观念由过去的单一、模糊逐步向着多元化、科学化、超前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27.
新型民族传统体育——西夏“泼喜”旋风炮开发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泼喜”旋风炮是古代攻战武器 ,具有潜在的体育价值和深厚的西夏文化底蕴 ,笔者试图将我国古代这一优秀的科技成果开发为新型的、富有民族风情和传统特色的体育项目能在民运会上表演比赛。研究表明 ,这一构想、创意具有可行性 ,也有着良好的开发空间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28.
鸦片战争前后,中西方的关系、地位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能够反映这种变化的有许多方面,如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从鸦片战争前后中西文书往来的变化,以及自古形成的夷夏观念在清王朝向近代国际关系靠拢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上,能得到更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229.
乡土之情是人生伊始时所处的那一方世界凝聚而成的,也可说是一种“原始胎记”,每个人都不会忘记它。它也是乡土文学产生的根源。鲁迅的小说,是扎根于乡土的文化历史小说,其独特风格与其文化性格关系密切。鲁迅的业绩是伟大的,我们要继承这份遗产。  相似文献   
230.
汉唐时期,民族交往较为频繁,表现在服饰方面,少数民族的胡服对汉族服饰的影响很大.汉唐时期胡服的变化折射出夷夏观的变迁.就其整体而论,胡服大致经历了两汉时期在中原地区初步流行、魏晋南北朝时基本流行和隋唐时大为盛行这几个阶段.与之相对应,这一时期的夷夏观也表现为夷夏对立、夷夏“未殊”及夷夏一家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