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16篇
教育   1343篇
科学研究   69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6篇
综合类   164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构建珠三角自主创新能力衡量指标体系,利用目前比较流行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指标合成,测算珠三角九市2009—2013年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名。自主创新效率问题往往为众多学者和决策者忽略,强调自主创新能力不仅要有绝对指标,而且要有相对指标,也就是自主创新的效率指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珠三角九市的创新效率得分并对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2.
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1982-2006年NOAA/AVHRR NDVI和2000-2012年MODIS NDVI两种遥感植被数据以及同期站点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对重叠观测时期的数据建立映射关系,对NOAA/AVHRR NDVI数据延长插补,分析黄河源区1982-2012年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格局;海拔在3 000m以下和4 500m以上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差,3 000~4 500m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好;植被覆盖度在时间变化上呈增加趋势,但在2000年出现突变点,2000年之后增加速率约为之前的2倍;植被覆盖在整体增加的背景下,也存在零星的退化现象,而在西部高海拔和北部较干旱的低植被覆盖度区域植被覆盖的增加仍存在着较大的年际波动,并不稳定;相对于降水,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属于热量限制型生态区。  相似文献   
83.
中国三大经济圈碳生产率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如银  邵天翔 《资源科学》2015,37(6):1249-1257
本文解析了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1997-2012年的碳生产率,并将影响碳生产率的因素分解为能源效率、能源排放比率和产业结构三方面。结果表明,珠三角碳生产率水平最高,长三角次之,京津冀最低且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2012年京津冀的碳生产率仅为长三角的42%、珠三角的34%。三地区碳生产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能源效率提高是推动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不同地区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差异。其中,长三角地区能源效率因素的作用偏小,这是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碳生产率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珠三角能源排放比率因素对碳生产率提高的贡献较小,贡献率仅为3.96%;京津冀产业结构因素的影响不明显,贡献率为8.02%。从产业部门看,第二产业对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最大,第一产业对碳生产率存在微弱的抑制作用,第三产业低碳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84.
北宋时期黄河频繁决溢、日常防护不断,由此也导致物料的日常耗费、储备规模都颇为可观.为保障黄河防治的顺利开展,朝廷也逐渐在物料的准备、使用、保管等多重环节加强检计,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体制,从而对当时的黄河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北宋时期黄河防治中物料检计制度的确立,对宋代乃至后世的黄河防治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5.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区域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而相邻"长三角"的安徽省,也在此区域的辐射范围内。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不仅能够促进安徽省健康稳步的发展,也会给整个长三角区域带来更好的发展契机。首先阐述了长三角经济圈的现状,分析了安徽省融入长三角所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以促进安徽省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相似文献   
86.
南京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城市。南京港是万吨级海轮进江的终点和对外开放一类口岸,也是长江流域国际性、多功能、综合型江海转运主枢纽港,具有打造长江航运国际物流中心的基础和潜力。在国家加快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背景下,分析了建立南京长江航运国际物流中心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加快建立南京长江航运国际物流中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需求不断增长,但受多重因素的限制,劳动力供给增速缓慢,致使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失衡。选取长三角地区近24年的相关数据,对该地区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与就业进行双对数面板回归。实证结果表明:在长三角地区,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对就业均起较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8.
分析近年珠三角"用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惠州市的影响。从政府、企业和社会管理的角度,提出惠州市应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加大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企业文化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9.
作家创作文学作品时,在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影响下,往往会使作品产生一些错位、悖逆和反常等症候。《呼兰河传》作为一部经典作品,作者试图借助文本来投射自己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表现自我精神世界中的恋乡情结。萧红在抒发对故乡的情感时,不由地陷入了话语流的现象,导致情感和内容的不协调,进而造成了作者现实诉求和记忆的矛盾。  相似文献   
90.
唐代汴河改善了沿线城市的交通环境,促进了传统城市的新发展,同时催生了一些新兴城市,大大地推动了城市商业的繁荣、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地位的提高,致使黄淮之间形成了一个以汴河为轴心的贸易关系密切的城市带。这一过程中,汴河、交通、商业、城市之间构成了同步运动,汴河交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