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575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90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张家界旅游电子商务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张家界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服务功能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张家界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2.
嘉业堂刻《章氏遗书》本《文史通义》标注有目无文的《士习》一篇,其实并未逸失。《士习》篇最早由周作人从十万卷楼抄本《实斋全集》中发现,并刊布在《国立华北编译馆馆刊》1943年第2卷第5期的开卷第一篇。由于时值日本侵华,且《馆刊》流通不广,这一发现并未引起学界的注意。十万卷楼抄本《实斋全集》今藏国家图书馆,经查阅,《士习》篇确实保存在第5册之中。《士习》并非如周作人跋语所说是《文史通义》内篇《知难》的初稿,而是《感遇》篇的初稿。通过《感遇》与《士习》16则歧异文句的文本比勘,可微观考察章学诚对著述删润写定的不同形式,并进而体察章氏学术思想与行止心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3.
王崇良  余朝晖 《图书馆》2021,(3):1-7,15
张琪玉是我国最早关注、研究中国索引事业和索引学理论的学者。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中期,他就关注书目检索工具问题,专门探索研究了“组配索引法”编制技术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持编制出版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版)索引》,开创了《中图法》编制分类法类目索引的先例;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高度关注中国索引事业发展和索引学理论研究工作,并把索引学看成是情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展开了持续研究工作,为中国当代索引学创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本文从4个方面对张琪玉在索引学领域所取得的学术思想成就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揭示和梳理,目的就是要使他的学术思想、学术精神和学术造诣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4.
云南大学学者张文勋先生认为:《文心雕龙》的思想受到了多种学说的影响,而儒家思想占有主导地位;"文之枢纽"是全书总纲,集中地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倾向;文体论相关篇章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也继承了儒家诗教的传统;《文心雕龙》更在全书整体性上反映出儒家思想对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5.
清代戏曲家张坚一生著述颇丰,尤以《玉燕堂四种曲》知名当世。然而后代岁月流转,资料湮没,人们只知其曲而不知其人。今裒辑资料成张坚传记及年谱简编,以期为治曲考古之助。其间对于张坚生平事迹、家世背景、与鄂尔泰之因缘、与袁枚和杨潮观等人之交往一一考索,于张坚一生际遇及心态演变也做了相应描述。  相似文献   
106.
近人认为,张问陶的诗学、诗歌主要受袁枚的影响,也受李白、苏轼的巨大影响.其实,张氏与杜甫的渊源关系最大.因为他在诗中大量引用、化用杜甫的诗句,直接论及杜甫、杜诗达四十条之多,且在题材、体裁、风格上与杜诗相似.他高度赞扬杜甫的人格、个性和思想,以之自况,并同情其遭遇.他全面、具体地评价杜甫的诗歌,赞同并生发其诗学主张.对此,清人多有论述,近来则罕见涉及,故反思与探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7.
20世纪80年代,当笼罩在中国男男女女头上的“平等”假相被揭穿后,中国女性陷入了无所适从、左右为难的境地之中,她们在“爱的本能”与“自我实现”的矛盾中苦苦挣扎。女作家张辛欣的早期作品真切地表现了这个时期中国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面临的种种困境,引发了人们对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及女性角色新定位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8.
“尸骸”意象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象征意义的身体写作可以体现书写者对人本身和历史的独特认知。鲁迅的“中间物”意识既立足于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时代精神,又对看似无所不能的“现代性”抱有警惕。与其笔下“速朽”的“尸骸”意象相比,张承志在反抗和否定精神上与之相似,但在民族“心史”建构过程中走向永远新鲜的“血衣”。不同作家对“尸骸”意象的塑造展示了历史文化环境对人的塑造以及个性的经验与表述。  相似文献   
109.
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传奇女作家张爱玲的作品成了影视剧改编的宠儿。然而遗憾的是,改编后的影视剧往往难以把握张爱玲作品的精髓。文章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以期为张爱玲作品的多媒介传播提供一些建议,使经典名著能更充分地实现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0.
声韵学过去被称为“天书”,但它也是“小学”的核心。对于有志于古代学术的同志而言,必须要有所掌握。张闻玉教授对天文历术和小学两个领域,一直深有研究。其新著《古音学基础》,尤其适合初学者,是学习和掌握声韵学的不二之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