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493篇
科学研究   10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ABSTRACT

Bullet-screen technology, an innovative way of interacting with online videos, allows viewers to contribute comments that simultaneously appear over videos. Popular in East Asia, the technology is making its way to American audiences. This study employed a comparative qualitative focus group approach to explore how American and Chinese viewers responded to and interacted with this new format of online videos. Three themes emerge from this investigation: (1) the unique affordances of this technology; (2) barriers to adoption and usage; and (3) cultural differences that impact the user experience.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bullet-screen technolog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2.
Research on the adoption of systems for big data analytics has drawn enormous attention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This study extends big data analytics adoption research by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system characteristics on the attitude of managers towards the usage of big data analytics systems. A research model has been propos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an extensive review of literature pertaining to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with further validation by a survey of 150 big data analytics users. Results of this survey confirm tha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g data analytics system have significant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n belief in the benefits of big data analytics systems and perceived usefulness, attitude and adoption. Moreover, there are mediation effects that exist among the system characteristics, benefits of big data analytics systems,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the attitude towards using big data analytics system. This study expands the existing body of knowledge on the adoption of big data analytics systems, and benefits big data analytics providers and vendors while helping in the formulation of their business models.  相似文献   
53.
中国的诗文审美文化即乐感文化,是审美理想主义滋生形成的土壤和基础。这种审美理想主义对我国现当代散文特别是“乡村散文”创作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其影响之所以至今余绪不断,也与“另一部分作家”对“另一种文章”的迷恋和寻找有关。欲振兴“乡村散文”写作,必得要糅人“杂感文”的“否定性”因子,如此,“乡村散文”创作才有生机和潜力。  相似文献   
54.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自主探索的学习,其主要特征是教学过程的探索化.本文论述了如何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证明零点定理及不定积分∫ e-x2dx,其方法简便,理论性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北宋至清代晚期,《花间集》流行版本或多或少,版本体例的变化或显或隐,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变动不居的过程,这一过程折射出了各个不同时期对《花间》词的接受态度。  相似文献   
56.
《家》在不同时代都能吸引读者进行多角度的阐发,说明《家》是一部具有巨大的“召唤结构”、蕴涵挖掘不尽的丰富意蕴的经典作品。它的意义结构不是限定的、封闭的,而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系统,具有极大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57.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但是,郁达夫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并不等同于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对西方浪漫主义是有所选择和取舍的:浪漫主义思想中的对古典陈规的反叛和对个性自由的理想追求成为郁达夫反抗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在艺术追求上,郁达夫自觉地选择了浪漫主义文学中最适合表现痛苦和悲伤的感伤情调,注重创作中主观自我的表现,从情感表现角度选择与接受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58.
多层面、多角度地阐述了从文学创作到接受这一极其复杂过程的内蕴。从创作角度,分析了《长恨歌》的创作基础.描述和揭示作者从事创作内在机制的活动和采用的构思方式,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传说为题材,同时受中唐通俗文学的影响,站在平民的立场上,用“个别”示“一般”的方法,在对李杨爱情悲剧进行歌颂哀叹的同时,显示出封建社会广大男女爱而不能的社会悲剧。因而,使《长恨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伤感的爱情咏叹调。  相似文献   
59.
高校作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主阵地,国家高度重视其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佳是高校的普遍现象,其重要原因是: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学生自身及家庭的认知存在偏差;各项政策措施还需不断完善以及当前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的接受问题。对此,应借鉴接受学的理论,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接受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接受效果。  相似文献   
60.
《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史记》中最具文学色彩、对后代文人影响最大的篇目之一。在唐人的诗歌中 ,出现了不少与李广有关的诗句。唐人所接受的李广形象 ,或是能骑善射的飞将军 ,或为仁爱士卒的好上将 ,或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失意者 ;而在李广与卫青、霍去病的并列接受中 ,又出现了某些矛盾。产生这些接受现象的原因 ,既来自于文本本身的内容 ,也同当时的政治背景、社会氛围及诗人本身的遭遇和情感有关。从分析中我们可以对唐代历史作一个侧面的观照 ,也能够从中解读出中国古代文学接受的某些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