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74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教育   14310篇
科学研究   1803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1301篇
综合类   1343篇
文化理论   28篇
信息传播   6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1103篇
  2013年   1006篇
  2012年   1526篇
  2011年   1610篇
  2010年   1230篇
  2009年   1195篇
  2008年   1375篇
  2007年   1584篇
  2006年   1413篇
  2005年   1250篇
  2004年   1124篇
  2003年   1007篇
  2002年   790篇
  2001年   636篇
  2000年   333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目前,"绿色教育"一词的基本用法还是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范式。这种用法还停留在实践策略层面,限制了自身的理论前景和实践广度。其实,"绿色教育"是一种教育隐喻。在它的隐喻空间内,潜藏着更多的喻意有待发现和发掘。根据社会以及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以下三组选择有助于完成这项工作:第一组选择有关问题属性。通过将"绿色教育"作为一个教育隐喻来使用,可以超越已有的种种意义界限。第二组选择有关问题领域。通过这种选择,"绿色教育"实现了对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超越,侧重点由内容主题转向了价值倾向。第三组选择有关发展定位。这种选择强调教育价值倾向的"绿化",进一步提升了"绿色教育"的立意高度,使其指向对整个现代教育的改进和超越。基于这三组逐步递进的选择,"绿色教育"有可能为飞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指引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2.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大多数成员经过价值实践后所形成的能够反映他们公共利益与需要的价值体系。公共性是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旨趣,它深刻地体现在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成、运行与目标中。在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成中,公共性是通过经济、政治、文化、道德、伦理对价值体系的影响来体现的。在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运行中,公共性是通过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规范、整合、发展作用体现出来的。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在生成与运行的逻辑演进基础上,逐渐实现其公共性目标,即维护社会公民的公共生活秩序、保障社会公民的公共利益、推进社会公共精神的构塑。  相似文献   
993.
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再度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金融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对增强我国银行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必将对习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也给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控制技术以及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战。文章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银行业中的运用进行了相关探究。  相似文献   
994.
通过研究亚纯函数的Nevanlinna值分布理论问题,并结合亚纯函数的小函数,及其微分单项式和微分多项式,得到一比较有趣的关于亚纯函数的计数函数密指量和微分多项式的不等式,此不等式改进了Fang,Yang及I Lahiri和S.Dewan等学者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5.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s have now become common evaluation tools in a number of countries. These exercises have the goal of guiding merit-based public funds allocation, stimulating improvement of research productivity through competition and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adopted research support policies. One case in point is Italy's most recent research assessment effort, VQR 2011–2014 (Research Quality Evaluation), which, in addition to research institutions, also evaluated university departments, and individuals in some cases (i.e., recently hired research staff and members of PhD committees). However, the way an institution's score was divided, according to VQR rules, between its constituent departments or its staff members does not enjoy many desirable properties well known from coalitional game theory (e.g., budget balance, fairness, marginality). We propose, instead, an alternative score division rule that is based on the notion of Shapley value, a well known solution concept in coalitional game theory, which enjoys the desirable properties mentioned above. For a significant test case (namely, 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 the largest university in Italy), we present a detailed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btained, for substructures and individuals, by applying the official VQR rules, with those resulting from Shapley value computations. We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sulting scores, making room for improvements in the allocation rules used in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s.  相似文献   
996.
Forward citations of patents have been used extensively to capture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Howev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ors shaping patent citation patterns remains limited. One of the main limitations is the lack of scholarly attention paid to the dynamic influences arising from 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y fields. From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technological impact is not simply determined by the static attributes of a technology itself; it is also dynamically affected by changes in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Drawing on this viewpoint, this study suggests a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patent citation patterns by reflect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technology fields to which each patent belongs. Four such factors are explored: technology cycle time, potential of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popularity of the technology field, and technological novelty. Based on the proposed model, we show how expected citation patterns can change as a result of different scenarios for technology field evolution. We conduct a case study of patents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healthcare industries to show citation patterns of patents across heterogeneous industries as well as those within an industry. Contributions to the innovation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investment decis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7.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实际水平是"概论"课的微观价值基点;"概论"课独特的价值地位是"概论"课的中观价值基点;国际国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现实是"概论"课的宏观价值基点。"概论"课作为理论课,衡量其价值的科学标准最终只能是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998.
生态美育的根本目的是对人与自然的新感性塑造,以此重建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彻底改变以往二者间的功利感性关系,建构双方之间非功利的审美感性关系。在人与自然双向生成的审美关系中,一方面,自然因去功利化而复魅,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审美形象;另一方面,人的物欲感官升华为审美感官,人因此而成为免于物化的审美人。在此意义上,美学与审美才真正回归其作为感性学的本位,人也因其新感性的塑造而成为人本质上所应是的自由之人。  相似文献   
999.
摘要:面对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问题,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迫在眉睫。为总结目前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探寻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运用文献调研法、专家调查法和实地考察法,以“2016全国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上20余名专家和来自全国42所高校130多位大学体育工作者研讨的主要问题为线索进行追踪调查及学理分析。研究认为新形势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应明确“大课程观”的指导思想,以“整体”的视角整合学生、社会和体育三者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改善体育运动环境,开展多样化的体育组织形式,又要从体育学科的性质与特征出发,结合大学性质、学科优势、地域特色、体育传统、办学条件,探索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体育课程、特色体育活动及品牌体育赛事。并结合实践中大量卓有成效的案例,在大学体育课程个性化内容设置、组织形式、管理制度、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提出改革发展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在全球化浪潮的裹挟和冲击下,中国体育文化受到巨大冲击。有必要对我国体育文化在全球传播进程中所面临的具体语境、文化心态、价值冲突与融合等问题进行审视,分析其成因,寻求解决之道。研究表明,体育文化系统要素具有独特性,与全球传播之间存在天然的亲缘关系。体育物质文化、身体文化、制度文化、价值文化四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分别从硬实力、显实力、巧实力、软实力等方面构成并完善体育文化系统。认为,体育价值文化决定着体育文化的价值和方向,应克服文化语境差异带来的障碍,把握好价值传播的主旋律,对各种体育要素文化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实现中国体育文化价值在全球化时代的复兴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