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3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41.
现代诗通常是一种“伪陈述”,即它所描述的不一定是现实中所发生的真实的生活事件或客观存在过的事象,而多半是诗人凭空从心灵里构造出来的事件,是诗人的内心呈现出来的事象,诗歌陈述这些心造的事象与事件不是它的目的,目的是用这些去对应另一种被忽略的真正的且是严重的事实以引起对它的正视。现代创造的是心灵的幻象,本质上是虚拟的,但它揭示的却是现代人生存或存在的本质,它虚造的事件比实际发生过的事件有更高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42.
在宋代司法审判中,由于证据是认定案情、适用法律、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所以非常重视收集、保全和运用证据。为确保证据的可靠性和公正判决,尤其重视对言词证据、书面证据、实物证据的审查和辨验。在辨析和运用证据中,宋代已积累了丰富的鉴别真伪的经验,对今天的司法审判亦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3.
从巴赫曼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型出发,以现行的国内外大规模考试为例,分析现行“写作”考试测试“写作能力”的不合理性,提出书面交际语言能力的概念,并探讨书面交际测试任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4.
中国现代小说真实形象地反映了那个峥嵘的历史时代里人民的生活,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许多作家作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遗产。本文从深刻的时代真实性、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三个方面作了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中国现代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5.
论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真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话语既具有组织教学的功能,也是学生重要的语言输入。无论是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语言,还是作为语言输入,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都应该尽可能具有真实性。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真实性可以从情景真实性、语言真实性和内容真实性三个角度去考察。  相似文献   
146.
语言测评的真实性问题是交际语言测试区别于传统语言测试的一大标志,也是当前国际语言测试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如何正确诠释"真实性",是国际语言测评理论研究中一个亟待澄清的关键问题。本文对语言测试领域的"真实性"内涵作了初步探讨,阐述了真实性研究方面的观点,分析了如何正确看待语言测评真实性的本质问题,以期对我国目前外语测评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7.
该文通过简要评论McEnery和Wilson关于"课本上的ELT材料和语料库里呈现的现实生活英语有很大差别"开篇,进而分析英语语言教学(ELT)中"教学材料真实性"和"英语为母语教学者"这两个方面及其对"使用"语料库的肯定。但"学生使用语料库的各种障碍"和"语料库资源与教学材料的区别"又支持"不用"语料库进行教学的观点。作者继续分析语料库和实际教学的关联,引入"教学用语料库"和"学习者语料库",最终以分析如何在中国特定的ELT环境中使用语料库作结。  相似文献   
148.
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个体真实性问卷和大学生诚信价值观问卷,对43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都对个体的诚信价值观起负向预测作用,依恋回避的预测作用更强;安全型依恋者对诚信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显著高于不安全型依恋者;个体真实性部分中介了依恋回避对诚信价值观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9.
三毛离世后,久久不能散去的便是众多文人对其作品内容真实性的质疑。研究三毛文学的不乏其人,在对她文本研究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到她的生活中去。在她坎坷的人生经历上,磨砺练就了她那独特的行文风格。她用“私小说”的文体,娓娓道出她的人生坎坷;用“游与艺”的写作态度,细细地展现她的人生履历。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文坛,三毛其人其文的真实性确实有待大家的验证。在本文中,将用客观的态度来阐述三毛的行文。将作家、文本与其真实生活相联系,更全面地理解三毛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150.
This paper arises out of the transition from a PhD thesis on Heidegger's phenomenology to my attempts to come to terms with ‘becoming a teacher’. The paper will provide a phenomen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being a teacher in relation to the question of an ‘authentic’ interpretation of teaching/learning and the possibility of an authentic interpretative praxis. I will argue that being a teacher is a phenomenon of human existence which can be interpreted as a possible way of being with authentic and inauthentic potentialities. This way of being is intrinsically linked to that of learning; of becoming human or becoming the authentic possibilities of being‐human. As such, the problem of being a teacher is primarily an ethical question (or a question of ?τηοσ—dwelling); of who we are as humans and of how being a teacher engages with the in‐formation of the becoming of students as authentic human beings. This then leads to the problem of how a phenomen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education can be applied or lived; of authenticity in teaching/learning and the possibilities of authentic learning environments (educational dwel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