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1158篇
科学研究   18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6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05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依据编目工作中对授权影印图书“一书二出”现象的事例记录,从著作权法角度及相关机构进行的解释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违反著作权法,但由于给图书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对国外授权影印图书涉及到的相关机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读网时代的纸本阅读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网络技术对纸本阅读现状的影响,从国家、社会和阅读模式三个层面探讨纸本阅读实现自身变革的策略和途径,在此基础之上对纸本阅读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从“知沟”理论到“农家书屋”图书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知沟”理论的内涵解读,明确了我国城乡“知沟”现象存在的原因,结合当前“农家书屋”建设,提出了城乡间“农家书屋”图书配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重印版外文图书书名翻译问题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淑萍  李莉 《图书馆论坛》2008,28(2):161-164
引进版权外文图书在我国重印出版时,将外文图书的书名翻译成中文名称,并且将中文译名以大字体编排在书名页的显著位置,在版编目数据与一些MARC数据将中文译名作为主书名,由于同种书书名翻译不同,给图书馆分类编目、图书采访和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文章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俄罗斯赤塔州普希金图书馆和后贝加尔国立师范大学图书馆。分析了上述两所图书馆的特色,并指出了对我国图书馆发展及图书馆服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山西省图书馆收藏的一批钤有特殊标记的古籍线装书着手,揭示出20世纪50年代张小衡捐赠其父张瑞玑“谁园”藏书的一段故事。文中简述了张瑞玑的经历、文采与事迹,总结了他反清、抗袁、抵制军阀的一生。结合对“谁园”现存建筑的实地勘察,介绍了张瑞玑按照我国古代藏书楼建筑的经验和规制兴造的“谁园”藏书楼,以及它的特点。统计了“谁园”藏书的数量和品质,展现出他不凡的收藏品位、广泛的阅读兴趣以及救国的胸怀和志向。  相似文献   
17.
基于标题的中文新闻网页自动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tf-idf加权思想,利用新闻标题来做中文新闻网页自动分类的依据,构建基于标题的中文新闻自动分类方法,并设计多个实验对各种基于标题的中文新闻网页自动分类方法进行评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标题对中文新闻网页进行自动分类,可以大大缩短判断处理时间,节省存储空间,且准确率较高,特别是改进的类目加权法分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朱大明 《编辑学报》2006,18(3):187-188
针对科技论文题名中"研究"一词的滥用现象,分析"研究"的内涵及其在科技论文题名中的用法,并提出正确使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便携式数据采集器在图书馆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便携式数据采集器性能做介绍,论述便携式数据采集器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并对比传统的图书现场采购查重和图书清点的方法,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复本数模式"与数字图书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有关数字图书“复本数”销售模式的争论,提出笔者自己的研究观点,即“复本数”销售模式是先进可行的,其“册数”的局限性是人为的,而不是其固有的缺陷。同时,要真正实施“复本数”销售模式,发挥其保障出版社和作者的利益,从而维系整个数字图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就必须找到复本价格过高的根本原因,制定合理的复本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