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531篇
科学研究   42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44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571.
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一包含浓厚怀古情结和复古情愫的经典名言,不仅在学术文化上堪称“切而要”的深刻论断,抓到了历史的要害和痛处,在审美文化上看更是富有巨大的历史穿透力。后世中国影响甚大且得到广泛唱和的复古诗学。仿佛就从艺术创造、美学生发的维度为这一名言作了一个触类旁通的大注脚!  相似文献   
572.
英汉远近称指示词互译时既对等又不对等。据统计,在汉语语篇中“这”使用的频率要高于“那”,英语语篇却与此相反。究其原因,有的学者从语篇照应用法上做出解释,有的从心理因素的视角去探讨。然而,语言受文化的制约,应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来剖析产生在汉语语篇中“这”使用频率高于“那”的根源。  相似文献   
573.
语言中的性别主义存在由来已久,而且受到不少语言学的关注,在化渊源、性别形象、排列顺序、构词、称谓等几个方面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主义都有相似性及区别性,本试图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有助于我们的英语教学和研究。  相似文献   
574.
民族器乐合奏课是普通高等院校民乐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修养,民族音乐表现力和民族管弦乐合奏能力。而对比训练正是培养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素质的有效途径。抑扬对比,提高学生音乐情感表达能力;顿挫对比,增强学生音乐节奏控制能力;刚柔对比,促进学生音乐力度把握能力;明暗对比,培养学生音乐色彩表现能力;徐疾对比,加强学生音乐速度掌握能力。  相似文献   
575.
陈小凤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3):123-125,134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对英汉口语中比喻和委婉等修辞格进行对比。指出:社会习俗、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等引起英汉口语中这些修辞格用法的差异,以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6.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极具个人色彩的女性作家,她以冷静的笔调在《金锁记》中塑造了曹七巧这样一个被旧社会压迫而丧失了正常人性的封建时期女性形象,轰动了整个文坛。而远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天才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笔下创造了另一部举世瞩目的巨作,就是《呼啸山庄》。在张爱玲和艾米莉的文学世界对比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风格上还是情节和塑造的人物形象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度,而两位伟大的女作家的风格差异就成了背后原因的重要一环。文章试图以《金锁记》和《呼啸山庄》为例进行对比,从而将张爱玲与艾米丽的创作风格进行研究对比并得出一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577.
国人惯于向西方文论取经。论文则回顾中华传统,用《文心雕龙》的神思、丽辞、比兴、附会等理论,评析今人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以及美国人马丁·路德·金的讲词《我有一个梦》,以说明古可以为今用、中可以为洋用。《梦》的众多语句,既用比喻,又用对比,《比兴》《丽辞》二篇的理论,最能说明《梦》的修辞特色。文章认为发扬“龙学”的一个途径,是把它的理论用于实际批评。在当代西方大量诘屈聱牙、艰深难懂的文论当道之际,发扬“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8.
一张色彩鲜艳的照片,是在选择正确胶片的基础上经过合理的曝光控制及后期正确的工艺冲洗得到的。根据摄影的技术特点,从选择合适的胶片出发,探讨了在拍摄过程中曝光控制、后期冲洗及冲洗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79.
从六个方面比较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董卓与曹操:1.董卓不臣,曹操忠贞;2.董卓无能,曹操多智;3.董卓无情,曹操有义;4.董卓残忍,曹操仁厚;5.一样贪色,两种结局;6.类似的名言,类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580.
雨果的美丑对衬是其《巴黎圣母院》获得成功的法宝,他借助此种形式的使用,一方面突破了古典主义对浪漫主义的围攻,从古典主义的束缚中彻底摆脱了出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实现了自己所倡导的艺术形式常变的构想。同时,《巴黎圣母院》对美丑对衬形式的成功使用,缘于雨果作为诗人对诗歌复沓重叠形式魅力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转用,它巧妙地创立了球体空间网状对衬内叙事的形式,强化了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