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85篇
教育   254篇
科学研究   430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纷纷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以吸纳互补性知识资源。然而,如何开展创新合作才能实现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基于268家高技术企业调研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索创新生态系统合作模式与知识转移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存在实现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的必要条件。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是多种合作模式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等效结果;存在3种实现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的组态,分别为政产融驱动型、政用产学研驱动型与产学研用融驱动型,3种组态间存在重叠和替代关系,存在一种实现非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的组态。研究结果从因果非对称性角度推动知识管理研究由单维视角逐渐转向多维整体视角,为企业选择创新生态系统合作模式以实现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12.
北京市因92家独角兽企业扎堆涌现而倍受关注,理清背后机理可为我国其他地区培育独角兽企业提供宝贵经验。基于耦合度模型与熵权法研究我国独角兽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程度,发现目前仅有北京市与广东省处于良好耦合阶段,其他地区处于磨合期、低耦合或耦合度差阶段。基于SC模型与雷达图比较分析,发现北京市76%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指标达到平均指标的115-486%,成为北京市独角兽企业扎堆出现的重要原因。基于耦合机理进行模型验证发现,北京市独角兽企业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形成多维度交叉影响机制,存在着显明的“一头重一头轻”特征且与其他区域形成差异化,北京市需对耦合度处于相对劣势的5个指标实施补短板策略。本文对各地区培育当地独角兽企业所带来的重要启示在于,促进独角兽企业产生与发展,不能只出台支持企业的政策,还需盯住并持续改善各项耦合指标,提高本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耦合等级与耦合程度。  相似文献   
813.
摘 要:面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数字技术重塑了服务生态系统主体间的互动方式,为实现从微观主体到宏观系统的价值共创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本文选择上海“五五购物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价值共创因素-价值共创过程(主体-互动-资源)-价值共创结果”的理论框架,探索了数字化环境下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贯穿价值共创过程发挥关键作用。在宏观层面,数字技术连接多元主体以复杂的异质互动实现资源协同;在中观层面,数字技术跨越组织边界以合作、赋能的互动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在微观层面,数字技术发挥主体间的触达作用,以合作、赋能的互动关系实现资源重构。(2)制度和市场是影响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重要因素。在“由下至上”的数字顾客导向、数字消费升级和数字需求态势的市场拉动下,制度“自上而下”地发挥合法性、协调性和服务性作用。(3)在数字技术、制度和市场的共同跨层次作用下,服务生态系统实现了个人价值、组织价值和系统价值的融合。本文为探讨数字化环境下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洞见,为疫情后恢复经济、拉动消费带来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