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4248篇
科学研究   20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94篇
综合类   376篇
信息传播   14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495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437篇
  2004年   407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315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反思、一种寻根的意识,谈传统文化和文化主体意识的人日渐多了起来。但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主体意识?文化全球化了我们怎么办?对这些问题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论述,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形成、内涵和特点,文化主体意识应包括哪些内容,以及面对文化全球化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82.
《战国策》对女性人物着墨并不是很多,而且大多以反面人物为主,这鲜明地反映出封建社会男性作者的性别歧视。即便如此,我们仍可以通过这些女性形象,领略到战国时代进步的民主政治,感受到开放的社会风气,甚至被她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真实张扬的个性深深打动。  相似文献   
83.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具理性的泛滥,当下的城市建设日益缺失了"家园意识"。对此,曾繁仁认为,城市的生态建设中应贯彻三个人本化原则:其一,将城市建设中被排挤出去的自然重新请回到城市中来,并赋予自然以应有的地位;其二,强化"场所意识",努力营造各种有利于人与人交流的场所;其三,保留城市的人文景观,让城市成为每个人的精神依归与栖息之所。  相似文献   
84.
魏晋南北朝诗歌与新诗在譬喻修辞上的表现,可以论述者很多,而本论文则锁定在魏晋南北朝诗歌中,本体、喻体皆为视觉形象者,与新诗中本体为视觉形象,喻体为听觉形象与心觉者作一比较,来考察其中的相通与相异之处,其共通点在于,不管喻体为何,一个譬喻修辞就是一个意象,因此就能彰显出主、客之间的对待,并突出譬喻中的本体,也可以说就显示了作者对本体的认识、但是就其相异处而言,魏晋南北朝诗歌主要以视觉形象比拟视觉形象,较着重于“形似”、“以易知说明难知”;而新诗有时以听觉或以心觉来比拟视觉形象,则较着重于“神似”与“创新”,以及因知觉、心觉相沟通而造成的美感。  相似文献   
85.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改革体育教育过程,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积权探索,多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6.
介绍了爱因斯坦1905年发表的5篇论文及其意义,介绍了爱因斯坦学生时代的生活特征及对学校教育模式的影响.纪念的目的在于倡导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提高广大公众的物理学意识.  相似文献   
87.
长期以来,借鉴或采用西方教师教育研究的理念、经验和做法,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文化殖民”现象普遍存在。由此,不仅造成基本国情、民族传统文化、本土教育资源等的“集体遗忘”,还造成研究者在价值选择上思维方式的单一、认识的片面、多元思想的消解。从后殖民主义、本土知识等的研究来看,我国教师教育研究必须要有“主体重建”,克服“民族化”或“西方化”二元对立的思维观念,强调“文化自觉”,摆脱文化帝国主义的束缚,走出一条中国的教师教育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88.
史家主体意识及其与史学繁荣和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 ,正视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是研究史家主体意识的前提。历史认识活动是史家主体意识结构同化外来刺激的过程 ,它不可避免地渗透了史家的主体意识。加强历史认识论的研究 ,是历史认识活动和史学理论发展的需要。20世纪西方新史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史家主体意识增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
创新教育论     
创新教育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坚持师生人格平等、“两种创造”互生互补、把握“创意临界点”、形象直观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参与创造、保护学生的创造之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层次性等原则;并树立开拓进取的文体观、“人人都有创造潜能”的唯物观和动态、开放的知识结构观。  相似文献   
90.
道德观念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日道德观非常相似,都重名异誉为耻,但其行为方式的体现却有所不同,中国人表现为一种自律性,而日本却倾向于他律性。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现趋势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