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2691篇
科学研究   69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54篇
综合类   17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0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699篇
  2012年   456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407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对深化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在利用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图书馆要在引导读者正确利用电子阅览室的基础上,了解读者需求,开展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高校图书馆要为学校学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回溯性电子文献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溯性电子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图书馆和社会都有重大的作用。本从意义出发,重点分析了影响回溯性电子献资源建设的因素,综合论述了我国回溯性电子献资源建设现存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桂霞 《津图学刊》2001,(4):20-20,63
本文根据不同的网上期刊模式,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并对两种不同类型期刊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信息化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培刚  孙建军 《情报学报》2003,22(6):709-715
企业信息化是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网络经济下的企业信息化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本文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的分析 ,认为企业信息化经历了四个阶段模式 :计算机单机应用模式 ,独立的计算机系统模式 ,封闭的内部局域网模式 ,增值网 (VAN)模式 ;并对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信息化模型———Internet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描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日本大学电子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系统设计方针、著作权处理等几方面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希望能对今后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一个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小型图书馆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的发展,促使图书馆的发展,中小型图书馆应着手建立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并做好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Build0923 管理系统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Build0923管理系统的功能作了详细介绍,并指出了它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旨在今后的运行中不断改进完善,使工作人员操作更加方便,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网络学术性期刊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周黎明 《编辑学报》2002,14(5):335-338
期刊的电子化网络化是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加强学术期刊网络化的研究,特别是研究和解决好传统学术期刊与网络期刊的合力发展问题、网络期刊的传输格式等技术问题、网络期刊的引证参考问题、网络期刊的安全与版权问题等等,将会大大加快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悖论——从大开架到新的闭架借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从大开架到新的闭架的非逻辑性,认为新闭架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s 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 and concerns in the last decade of electronic records research. It highlights some achievement and identifies areas in which there remains a need for work, but mostly it examines the changing perception of what constituted the important questions in a field which was evolving quick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