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40篇
教育   4528篇
科学研究   21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60篇
综合类   25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449篇
  2006年   492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在抗战时期,毛泽东科学论述了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内核、基本构成要素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思路,成功解决了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过程中如何确保先进性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52.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中外哲学史上关于人的本质的一些基本观点有其不合理性,即颠倒了"存在"与"本质"的关系,未能架起"现有"与"应有"的桥梁,充满了先验色彩,从根源上滑向了唯心主义;分析其存在缺陷的原因并结合自然、社会因素,可以看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的正确的,即人的本质是劳动、社会关系、社会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联系国际国内现状,研究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在我国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4.
关于所谓的"片面共犯",国内外刑法理论和实践存在激烈争议。基于"犯罪共同说"的立场和我国大陆刑事立法,不能承认"片面共犯"。所谓"片面的共同正犯"是直接正犯与间接正犯的竞合;其他种类的"片面共犯"实质上是间接正犯。  相似文献   
55.
道家"道法自然"思想与文学"真实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当代作家追本求原的真实观与道家表现真性情、真思想如出一辙,洋溢着道家精神的优秀作品以其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中国人的欣赏水平、思维结构、生活方式乃至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56.
当代青年对经典文学艺术作品的认知度不高,但依然喜爱经典文艺作品。当代青年审美追求形象化,更倾向娱乐休闲性。  相似文献   
57.
愉悦作为一种情感在艺术的殿堂是颇受人们欢迎的 ,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对当代艺术的愉悦性进行分析并讨论当代艺术愉悦的特点和它的影响。全文共分两个部分 :一 :愉悦性的特点 ;二 :愉悦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8.
李商隐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体现师法自然的赋色原则,这与李白、王维、李贺诗歌的设色有所不同。其色彩意象丰富而表意多样。大量使用精神色彩意象,以“艳色写悲情”为代表的相同色彩组合的异用,依境调色以及亮色点睛等设色特征使得色彩与意境相融。其设色还依据题材、抒情对象、生平阶段等不同表现内容营构风格各异的色彩意境。由此形成了李商隐诗歌色彩表现“沉博绝丽、色境浑融”的风格。  相似文献   
59.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大陆法系一些国家的刑法学界已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确立,而在我国刑法学界却仍旧为新鲜事物。期待可能性理论。从法理角度体现了“法不强人所难”的基本理念,从法律价值角度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是对人性的体谅与尊重。基于此。我国有必要将该理论予以借鉴。因为一方面可以缓解我国司法实践中面临的情、理、法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刑法具体适用时凸现出的一些刑法疑难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60.
高职通识教育研究是高职教育人对高职教育本质认识的一种深化和凝练,是对高职人才成长规律的透视。高职教育与传统高等教育的差异自然造成高职通识教育不同于已有的通识教育。本文所指高职通识教育的本质是高等教育文化价值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化,它是基于专业又高于专业的、引领高职生以高等文化方式学习工作生活的教育,从地方高职院校的角度,提出目前高职通识教育的实现途径也要区别于普通本科的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