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高校校长办公室在高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校联系外部的窗口,也是信息流通的枢纽和桥梁。高校校长办公室必须强化职能,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2.
对《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句中的"文莫"二字,古今人做出过多种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笔者认为:其中的"文"指人的外表,"莫"通"无",是"无文"的省略,指与外表相对的"内心"。至于古人说"幕音漫",则是因为"莫、幕"相通,"漫"是"无文"的合音。《论语.述而》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就生理属性而言)从外表到内心我跟一般人都差不多。  相似文献   
73.
文章以呼伦贝尔学院教学改革为背景,将拓展训练引入呼伦贝尔学院公共体育课的实验性研究,尝试拓展训练课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开设方式,并根据呼伦贝尔学院现有的体育课程资源状况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开发和尝试拓展训练在公共体育课中的前景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4.
职业院校在我国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我国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随着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进行,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也要适应改革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拓展训练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为促进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5.
中学生实施素质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素质拓展训练以其丰富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 寓教于乐的功能, 以及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 开发潜能、增强自信、磨练意志、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而备受国家、地区、院校等各级领导的重视。从中学实施素质拓展训练的有形与无形因素入手, 分析了中学开展此项运动, 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张波 《科教文汇》2011,(18):151-151,153
体育运动起源于日常生活,如何把学习过的体育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合理利用以及拓展提高也是学校体育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体育课堂在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同时,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自主练习和合作探究中创造出更多的动作方法,并且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生活中学以致用,不断地拓展提高。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阳高县乡镇体育发展的分析发现:存在着体育管理思想陈旧,体育建设资金短缺,体育优秀人才难尽其用,以及多项优势不够明显等问题。应借助多方力量促进该县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竞技体育的优势,激发群众体育的活力,提升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78.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统计法等,对高校师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从贯穿"文化本位"思想、发扬教师参与典范、化整为零,降竞设众、发展体育社团、拓展特色体育文化活动、创设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文化节、拓展外向资源、搭建各高校之间体育文化平台、协办大型体育赛事等方面,拓展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新途径。  相似文献   
79.
高校反哺社会,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这既是高校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与老龄人口社会服务的滞后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高校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向老年人拓展社会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社会需求,这是高校在老龄化背景下服务于社会的直接途径,是高校承担社会责任、解决社会问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实验法对武术教学中采用拓展训练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强调根据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认知特点来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更有效与学习情境接触,感知环境,将外部行为活动化为内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地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获得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