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8篇
科学研究   2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理论界多把虚假诉讼、诉讼欺诈、恶意诉讼等相似概念混用的情况,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虚假诉讼与相似概念的区分人手,分析其本质属性和行为方式,并从刑事法律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2.
龚凡霞 《培训与研究》2009,26(6):66-67,88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集资诈骗罪主观构成条件是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里的占有不同于民法上的占有,是对财产所有权四项权能的全面侵犯。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针对行为人的具体行为,并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综合认定。  相似文献   
103.
Credit and debit cards have spread and skyrocketed all around the world to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means of payments in many countries. Despite their enormous popularity, cards are not free of ris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e-commerce have exponentially increased internal credit card incidents. This paper identifies and quantifies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redit card fraud and puts into ques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ole assigned to cardholders in its detection.  相似文献   
104.
网上拍卖欺诈行为约束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明良 《图书与情报》2006,(2):85-89,93
文章分析了网上拍卖中欺诈行为的产生机理,介绍了网上拍卖欺诈的具体形式和特点,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约束网上拍卖欺诈、规范正常交易行为的方法和机制。  相似文献   
105.
信用证欺诈及其法律救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案件屡屡发生,但多数国家在立法上并没有就此做出专门规定。信用证欺诈有多种表现形式,独立抽象性原则是信用证欺诈发生的根本原因。在国际贸易中若严格遵循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势必为欺诈者大开方便之门,危害动摇信用证制度的存在价值。因此,一些国家通过立法和司法判例确立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以弥补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的不足,防止信用证欺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2005年我国通过《刑法修正案(五)》后,信用卡诈骗罪又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对于信用卡诈骗罪和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性质和司法认定存有较大争议。对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认定,持实质的解释论,考察刑法用语的真实含义,用实质的、正义的标准界定构成要件的内涵与外延。认为盗窃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使用的行为,只构成一般盗窃罪,而不构成盗窃金融机构罪。  相似文献   
107.
论信用证欺诈的种类、形式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证欺诈有其产生原因和各种表现形式。本文试图探讨信用证欺诈的种类、形式及防范措施,并提出选择FOB贸易条件和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作为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防止被欺诈的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8.
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在案件性质、诉讼程序、适用法律和法律后果等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民、刑案件混淆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司法程序上的混乱。而且还关系到行为人有罪与否的界定,所以更应慎重对待、分清界限。  相似文献   
109.
合同纠纷和合同诈骗这两种法律行为在实践中容易产生混淆,既模糊了刑民关系的界限,也易耗费司法资源,对这两种行为从主客观角度把握分析其厘定的界限,对司法活动的有效进行大有裨益。区分合同诈骗和合同纠纷的关键在主观、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合同诈骗须通过外在的表征即行为人的实际履约能力、欺骗行为的存在、造成未予履行的原因、违约后的处理态度、取得财产后的资金走向这几个方面来综合推断非法占有的故意,客观方面主要关注行为人的履约能力、违反义务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0.
欺诈性抚养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或离婚以后,受欺诈的配偶方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生之非婚生子女所承担的抚养义务。欺诈性抚养的被欺诈人基于侵权有权向抚养义务人请求损害赔偿,婚姻家庭法中应当对此作出规定,并注意解决好处理损害赔偿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