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46篇
科学研究   5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称呼语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呼语是社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称呼语也不同。本文通过对英汉称呼语的比较.讨论了影响两种语言使用的因素和礼貌准则。  相似文献   
12.
时下,国内报刊上刊载的英语新闻语篇译文越来越多。这些翻译来的新闻语篇是国内读者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但是,它们中很多都带有浓厚的“翻译腔”,影响了读者的阅读。这种“翻译腔”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对于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衔接手段的机械的逐字翻译。英汉新闻语篇在衔接手段上存在相当大的区别,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根据区别来对衔接手段进行调整,从而使汉语译文和英文原文能够尽可能的接近,避免生硬的“翻译腔”。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的语用规范揉合了语言学、社会学、交往伦理学的概念,采用了假设和描写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围涵盖了翻译活动所涉及的所有关系,在多个地方显示了与翻译研究的重合以及对翻译规范研究的启示,对翻译理论的建构和翻译现象的阐释均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家利益分析的建构主义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身份和利益是由国际社会中的政治文化建构的 ,这是以温特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本文在温特基本理论假定的基础上 ,考察了规范建构国家利益的机制问题。一般说来 ,规范建构国家利益要经历规范起源、规范社会化和规范内化三个阶段。当然 ,规范能否成功实现国家利益的建构 ,还需要具备一定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盛华根 《中国软科学》2005,266(10):89-94
科研规范控制功能的缺失是现阶段科研越轨行为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文章分析了科研越轨行为产生的根源,联系科学的社会控制探讨了科研规范获得控制功能的途径——规范整合,通过整合,科研规范增强了对科学活动中各种失范现象的解释功能,实现了对科研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16.
论文由分析《今天》如何想象"自我"为"悲剧英雄"、如何指认"世界"为"他者"入手,描述《今天》的文学立场与文学主张.在此基础上,把《今天》纳入"新时期"的文学格局之中,梳理《今天》作为"同人刊物"如何应对自身的规范化、秩序化,如何面对"伤痕文学"这一新时期"第一个重要成规",如何应对主流文学规范.以《今天》为中心,从这样的三重规范入手,深入新时期文学话语秩序的内部,尝试着还原"新时期文学"如何建构与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在70年的时间里已完成了80部之多,《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无可推卸地成为了文学史编撰的先导与模本,既是对前一段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望。该书在强调时效性的同时兼容了"人本"、"激情"等学科化特色;确立了文学史的体制化和话语权威;提供了新时期之后文学重评的标准;也留给我们一些文学史写作所面临的当下时势与学术主流之间的困惑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中的逻辑判断的表现形式就是法律推理。法律推理主要运用于司法领域,其逻辑模式是三段论法,大前提是法律规范,小前提是案件事实,结论是法律规范赋予案件事实的后果。逻辑判断在司法三段论中的意义是:体现现代法治理念;体现法律的科学性;提高司法效率。谨守逻辑形式并避免谬误可以说服别人,并给予司法判决正当性,维护法律的科学性和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的办学标准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与保障,均衡发展是制定义务教育现代化办学标准的理论基础与核心思想。现代化办学标准的价值取向应当实现:从强调效率向追求均衡及公平的转向、从单项性办学标准向综合性办学标准的转向、从初步均衡向优质均衡的转向、从单一质量观向全面质量观的转向、从政府管学校向政府办学校的转向、从学校的被动发展向主动发展的转向。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省级现代化办学标准应当设有硬件建设、师资队伍、经费保障、办学行为、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六大领域四十五个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The use of corporal punishment (CP) is a strong risk factor for many poor outcomes for children including child maltreatment. The use of CP occurs within social contexts which are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Although it is known that perceived social norms regarding CP are related to its use, the specific role that a mother’s primary support person plays in influencing attitudes toward and use of CP remains unknown. The current study assessed linkages between maternal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parenting and perceived injunctive norms of CP from her primary source of support, with maternal attitudes toward and use of CP. Survey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female primary caregivers (N = 436) of children age 2 to 7 years (mean age = 3.7) enrolled in Special Supplemental Nutrition Program for Women, Infants and Children (WIC) clinics in Southeastern Louisiana. Most frequently, the biological father of the child (37.9%) and the maternal grandmother of the child (24.2%) were identified as the participant’s primary source of social support in parenting. Perceived injunctive norms of this support person toward CP use wer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attitudes toward, AOR = 5.97, 95% CI = [4.04, 8.82], and use of CP, AOR = 3.77, 95% CI = [2.55, 5.59]. However,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se outcomes and also did not moderate these associations. Findings suggest that efforts to reduce maternal risk for child physical abuse and use of CP must include the mother’s primary source of social support if they are to be successf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