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8篇
教育   7179篇
科学研究   582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79篇
综合类   36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3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667篇
  2013年   607篇
  2012年   708篇
  2011年   818篇
  2010年   640篇
  2009年   570篇
  2008年   616篇
  2007年   750篇
  2006年   676篇
  2005年   585篇
  2004年   465篇
  2003年   491篇
  2002年   381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This article takes up questions about knowledge and the school curriculum with respect to literary studies within subject English. Its intention is to focus on literary studies in English from the context of current waves of curriculum reform, rather than as part of the conversations primarily within the field of English, to raise questions about the knowledge agenda, and the knowledge-base agenda for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The selection of texts and form of study of literature within the English curriculum has long been an area of controversy. Without assuming a particular position on knowledge in this area,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important questions of what knowledge-base teachers are expected to bring to their work are elided both in current regulations and debates, and in research on ‘good teaching’ in this area. If ‘literary studies’ (as a discipline or university major) is itself an unstable and changing field, what kind of knowledge does a good English teacher bring to their work? This paper takes up these questions in the context of 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 and standards for teacher registration, but it also points to the way these issues about knowledge are of broader relevance for researchers and teac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02.
新时期女性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地表之下的生存,在思想解放的春风中开始痛楚而柔韧的复苏。新时期女性文学从文化“寻父”到“弑父”,从“寻母”情结到“憎母”情绪,从退守女性“私人生活”到展开“一个人的战争”,写作主题不断变迁。本文通过阐述女性文学寻找男人———否定男人———追溯母体———回归自我的精神旅程,旨在呈现女性意识不断发展与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3.
贬谪,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常见的政治现象,贬谪者将其被贬谪的人生感悟和谪居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蕴涵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因而称之为贬谪文学,这是一种在内容情感上独具特色的文学体式。但“贬谪”在历史上,又可以称为“左迁”、“贬”、“流”、“谪”等,于是,研究界便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称谓,或称之“迁谪文学”,或称之“贬谪文学”、或称之“逐臣文学”,其实,它们各自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并不一致,应予区分,以便能较准确地指称和描述贬谪文学这种特殊的文学体式。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女性文学史中有一种特有的现象:娼妓文学。薛涛和温琬则分别是唐、宋两代娼妓诗人的杰出代表。本文通过分析她们二人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其诗歌创作内容和风格的差异,以期深入到娼妓诗人丰富而又活跃的内心世界,了解她们的生活,她们的心情,她们的灵魂私语。  相似文献   
105.
道家"道法自然"思想与文学"真实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当代作家追本求原的真实观与道家表现真性情、真思想如出一辙,洋溢着道家精神的优秀作品以其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中国人的欣赏水平、思维结构、生活方式乃至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106.
当代青年对经典文学艺术作品的认知度不高,但依然喜爱经典文艺作品。当代青年审美追求形象化,更倾向娱乐休闲性。  相似文献   
107.
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诗集《女神》和抗战六部历史剧是他文学创作上的两个高峰,而解放后所写的作品却无人喝彩。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出现,是其“为艺术”与“为政治”矛盾主张在郭沫若身上的具体体现。探讨此矛盾现象,有利于客观分析郭沫若的作品和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108.
电子媒介时代,儿童文学在建构儿童理想世界,呵护童年生命,塑造并促进社会“新人类”成长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儿童文学还为成人保留一个美好的童年,而这个童年是成人可以回归的精神家园,同时,儿童文学还可以实现成人与儿童的精神对话,并且某种程度上儿童文学也是成人的抵抗的文化政治,即面对被消解了主体精神的世界,面对被工具理性而剥离了灵与肉的社会,面对被横流的物欲而泯灭了求真爱美之心的社会,成人有可能借助儿童文学来实现他对现实世界的抵制和建设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09.
本论文总结了我国东方文学学科发展的三个突出特点,概括了当前学界有关东方文学研究的四种主要内容,反思了当前的研究与教学现状.指出在研究上应加强东方文学自身本体的深度研究,拓宽比较视野、思路与方法,重视翻译、拓展翻译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上,应克服"欧洲中心主义"、学科设置与课程安排等方面的困扰,重视并加强本学科的基础教育,提高学科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高等院校的本学科从业者的研究与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0.
迟子建小说文本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子建在叙事艺术上着意经营,擅长以温情的笔调讲述“东北家园”伤怀之美故事,尤其是对童年情结梦忆、生态文学写作、精神生态追怀的书写,独具特色富于美学意味,由此建构了她小说文本的人文关怀,使读者在阅读中分明感觉到她的艺术气质和艺术审美,卓尔不群、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