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6篇
教育   76篇
科学研究   6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6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Existing research has widely accounted the influence of microblogs on traditional news production, but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how microblogs are socially constructed in newsrooms. Taking the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profess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of journalistic use of microblogs. We conducted 33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news workers at two local newspapers in China and a textual analysis of their microblog posts. We found that Chinese news workers heavily stressed professional values and journalistic authority, which set limits to information appropriation and self-expression on microblogs. Production culture, organization policy, and organization culture were also found to shape journalistic use of microblogs. The highly censored press environment restricted both 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use of microblogs, but sometimes motivated news workers to seek extra value on microblogs.  相似文献   
202.
[目的/意义]从数据层面探索信息公开与舆情演化之间的关系,为完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政务微博为研究平台,选取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典型案例,聚焦病例信息公开及评论数据。使用内容分析法提取信息公开特征,基于SnowNLP模型计算社会情绪,结合焦点诉求分析舆情演化趋势。引入政府危机管理系列理论,探讨信息公开与舆情演化的双向作用机制。[结果/结论]信息公开不足会导致消极的社会情绪。随着信息公开工作的改进,公众诉求的态度和内容从一开始的强硬、笼统变得温和、具体。信息公开与舆情演化在周期上具有同步性,二者相互影响,这对于政府把握舆情规律,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3.
[目的/意义]微博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在疫情信息发布与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分析疫情信息中蕴含的疫情事件及其对网民情绪的影响,有助于各级政府准确掌握网络舆论情况,科学高效地做好防控宣传和舆情引导工作。[方法/过程]以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微博新闻及其评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CRF)模型从微博新闻中抽取疫情事件并建立疫情事件画像;在情感词典的基础上,引入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模型建立网民情绪画像;利用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Bi-LSTM模型对疫情事件与网民情绪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结论]真实语料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围绕捐资、防控、临床和英雄等主题,CRF模型疫情事件抽取的F值均达到73%以上,Bi-LSTM模型网民情绪识别的F值均在70%以上,基于注意力机制的Bi-LSTM模型给出的网民情绪分布基本符合疫情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4.
[目的/意义] 借助知识图谱对区域政务微博内容进行知识组织与可视化展示,能够提升用户的知识阅读及获取效率。[方法/过程] 首先,基于LDA模型对区域政务微博进行主题建模,通过依存句法分析对微博内容进行语义三元组抽取。其次,构建了区域政务微博知识模型,形成了知识图谱的语义架构。最后,借助图数据库Neo4j及D3.js插件实现了区域政务微博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及关联化保存。[结果/结论] 经理论构型与实际验证,本研究构建了基于主题划分的区域政务微博知识图谱,为社交媒体内容的知识图谱构建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5.
微博是2008年兴起的公众网络交流平台,微博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运用互文性理论从语篇角度探讨其特征,认为微博互文可分为词语互文、句子互文、篇章互文等类型;而互文性语篇形成过程中的重新语境化则体现出长度受限从而更为凝练,用词求新,突出古语方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6.
[目的/意义]探讨网络舆情事件中群体观点的演变规律,构建有效预测其演变趋势的方法。[方法/过程]参考物理学中场的思想和信息科学中数据场的方法,引入观点场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观点势的观点潜在影响力评估模型;然后将该模型运用到微博评论的群体观点演化分析中,建立了微博评论的观点趋势预测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以当前评论的观点势分布来预测未来评论的观点分布,在观点势计算时,以既有评论的排序值代表新的信息受众所处的参考场点与观点场中既有评论之间的距离。[结果/结论]通过实际的微博舆情事件数据实验表明,该网络舆情群体观点趋势预测模型能较好地评估已发表的显性观点对后来网民观点形成的影响力,具有较高的网络舆情观点趋势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7.
考虑到微博与传统文献的相似性,本文旨在探索h指数、g指数和p指数在微博影响力评价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三者的评价结果来探索3种指数在微博影响力评价上的合理性和各自的特点。首先,基于信息计量领域中的h指数、g指数和p指数的定义,针对微博转发数、评论数和点赞数构建9项微博影响力评价指标;然后,以40所"双一流"高校的微博为实证对象,通过整体对比、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将h指数、g指数和p指数对微博影响力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个指数在微博影响力评价中都有一定合理性;在区分度方面,g指数和p指数都优于h指数,其中,p指数最具优势,并能挖掘高影响力的非活跃用户;在敏感度方面,h指数不易受极端值影响,更适合评价微博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8.
刘梦晓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17,37(1):131-136
本文选取自然类、人文类和主题公园类共6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微博用户发表的旅游目的地相关内容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情感倾向和评价角度等方面探究了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正面和负面微博形象,并提出“借助微博获取游客反馈,宣传旅游目的地形象”、“举办赛事、节事活动,展现旅游魅力”、“加强区域合作,建立整合营销机制”、“提升旅游设施要素,保持旅游形象特色”等微博形象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09.
中国政府机构微博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浪微博上的中国政府机构微博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截至2011年4月19日,已有1 917个认证的政府机构微博在新浪微博上开通,其中公安微博数量占政府部门微博比重最大。研究表明,各级政府部门已意识到微博的重要性,纷纷开通机构微博,但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微博仍存在分布不均、互动不足、可持续性差等问题。新浪微博对政府机构微博的管理也存在缺陷和漏洞。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