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9篇
教育   6483篇
科学研究   56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82篇
综合类   30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71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634篇
  2012年   724篇
  2011年   661篇
  2010年   490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494篇
  2007年   601篇
  2006年   523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电视新闻导语是电视新闻开头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是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文字,概括新闻最本质的思想内容,从而引起观众的注意.写好导语,首先要认识新闻导语的作用,其次要把握电视新闻导语的写作要点、写作形式.另外还要多看电视新闻,总结电视新闻导语发展的新趋势.总之,导语不管怎样写作,最终目的是吸引观众往下看或听,故应不拘一格,变化多样.  相似文献   
102.
论语篇能力培养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阐述在学生不完全具备语篇能力的情况下,不能过早地进行以语篇理解为主的教学法,必须先加强从句到篇的过渡性训练,进行误篇能力的培养,从而获得语篇能力。本从四个方面入手,来探讨在精读教学中获取语篇能力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3.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写作项目是测试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实际写作水平的考项。本文旨在讨论英语学生在TEM8中出现的常见错误,从统一性、连贯性、语言的规范性和全文结构的整体性进行分析,以期在校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练习,在TEM8中取得良好成绩。  相似文献   
104.
大学生普遍认为英语写作比较难,究其原因,造成学生写作难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词汇贫乏、语言障碍和写作技能的生疏等.因此,大学生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实践、多模仿,注意文章的构思、段落设计和文章连贯性等因素,就一定能写出一手好的英语文章.  相似文献   
105.
爱伦·坡被誉为“心理小说”和“侦探小说”的开创者 ,他在其优秀短篇小说《丽姬娅》和《厄舍府的倒塌》中利用故事叙事者的话语的力量调动读者的兴趣 ,使读者和叙事者一起进入故事的梦幻情景之中 ,产生了强烈的震慑力。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6.
汪曾祺将传统文化、民间文化融合于现代汉语写作中,作品的语言极具特色,尤其在文言与白话的融合方面达到了自然浑融之境。他的语言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展现了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审美追求,实现了对语言工具性的超越。标志着现代文人在文学传统上的继承、复兴与成熟。  相似文献   
107.
在英语写作课中采用多层次系统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在融有语言形式项目、文化、情景、意义等层次的系统网络背景中可以更好地调动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创作潜能,同时带动其它相关语言技能的提高并促进语言知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8.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的差异导致中、英文写作在文体风格、句法结构和篇章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比较和研究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思维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加强英语国家文化教学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写作氛围,将有助于学生克服汉语思维对英文写作的干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9.
著名学者缪钺治学的特点是文史双栖、古今贯通。他在古典文学、古代文献、中国古代史领域都有很大的成就。与其他当代学者不同的是,他在诗词创作、论著写作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相似文献   
110.
东晋以降,文风浮华,内容空洞,“损本逐末”。隋初,治书侍御史李谔提请文帝杨坚用行政手段端正公文文。本文以其《上书正文体》为研究对象,从文种学角度出发,探索“上书”的历史渊源与向“奏”文种转化;分析后世沿用残留状态的上书之原因,印证该实例处的文种演化阶段。从文体写作的角度出发:分析该文所崇尚的“儒素”之内涵,是强调公文以实用为本。“儒”指内容实在,“素”之指文字朴实。与文艺作品基本出发点,以意境为统率,情趣为根本,欣赏为目的,明显有异。进而分析李谔的主张在公文写作指导思想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