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31篇
  免费   545篇
  国内免费   335篇
教育   12693篇
科学研究   3311篇
各国文化   56篇
体育   768篇
综合类   868篇
文化理论   42篇
信息传播   147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412篇
  2018年   420篇
  2017年   405篇
  2016年   441篇
  2015年   517篇
  2014年   1037篇
  2013年   1504篇
  2012年   1425篇
  2011年   1482篇
  2010年   1052篇
  2009年   956篇
  2008年   1116篇
  2007年   1366篇
  2006年   1270篇
  2005年   1125篇
  2004年   971篇
  2003年   851篇
  2002年   640篇
  2001年   521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介绍了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操作环境的概念 ,着重分析了其体系结构和运行机理 ,并指出了它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2.
图书馆具有信息服务的优势,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竞争力,必须加强服务品牌的建立,实施服务名牌的市场宣传、市场扩展、市场质量评价和品牌效益的战略方针和步骤。  相似文献   
83.
俄罗斯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信息机构之一,在执行政府公共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政府公共政策进入图书馆的两条途径,原由以及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4.
师范院校图书馆读者文献资源需求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文对读者获取文献信息能力及阅读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85.
论网站信息咨询服务模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前,对于网站信息咨询概念的认识尚不统一。网站信息咨询的主要模式有:基于资源重组的知识化信息服务,依托应用系统的智能化服务,基于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基于实时联动的交互式咨询服务等等。网站咨询服务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时空、动态发布、资源共享、智能管理、安全可靠、实时交互、服务主动等优点。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于思想认识、经费投入和技术、法规保证方面。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86.
面向知识创新的信息服务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网络环境下面向知识创新的信息服务运作模式有两大类型:专业信息中心模式、虚拟社区模式。图书馆应积极探索智能化程度更高、更富人性化的服务和技术,包括建立个性化信息导引机制、“一步到位”式的参考链接服务、合作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以及集成式多语种检索服务。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87.
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图书馆服务变革的主客观因素,指出了今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8.
[目的/意义]探究我国为实现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政策目标而构建的政策工具选择体系结构,揭示大数据政策工具选择中存在的问题,为优化我国促进大数据发展政策工具选择提供建议。[方法/过程]构建由63项聚焦大数据发展的政策文本构成的政策样本集,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集中包含的政策工具进行编码。建立包含基础资源维度、技术维度和领域维度的政策工具选择三维分析框架,通过编码映射,建立其与政策工具编码的关联。从领域维度,使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样本政策文本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结论]政策工具编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数据政策工具选择中存在缺乏长期规划,政策及政策工具协同不足,政策工具选择欠丰富;政策工具选择结构失衡;需求表达模糊,难以定位关键政策及政策工具等问题。应加强战略规划和发展理念指引,重视政策及政策工具协同,规避公共风险,构建需求驱动和问题导向的政策工具选择体系结构,创新设计与应用关键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89.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scholars are increasingly called upon to us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address problematic processes in public institutions. This article reports a process improvement project focused on a university conflict of interest (COI) policy as an example of how scholars can engage theory to improve ongoing policy processes. The project team included communication scholars and research administration staff who designed, implemented, and evaluated the mixed-methods project guided by structurating activity theory. Baseline survey results were used to design the process improvement project. Results of the follow-up survey indicate that researchers who participated in some aspect of the process improvement project (i.e. attending a policy café, using the redesigned website, or reading the new Quick Reference Guide) reported higher levels of policy communication and knowledge and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 COI policy than researchers who had not engaged with process improvement efforts. We offe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results for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相似文献   
90.
Air pollution is a crit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 that has spurred great public concern in China.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issue salience, environmental value, risk perception, and affective response influence information seeking, objective knowledge, and policy support related to this issue. The recent release of a controversial environmental documentary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Under the Dome, also prompted u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exposure to this documentary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users’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policy support related to air pollu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risk perception and negative affect influenced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policy support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Also, exposure to the documentary moderated the effects of key variables on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policy support. However, contrary to our expectation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objective knowledg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