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1221篇
科学研究   1240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75篇
综合类   43篇
信息传播   48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648篇
  2018年   467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Forward citations of patents have been used extensively to capture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Howev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ors shaping patent citation patterns remains limited. One of the main limitations is the lack of scholarly attention paid to the dynamic influences arising from 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y fields. From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technological impact is not simply determined by the static attributes of a technology itself; it is also dynamically affected by changes in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Drawing on this viewpoint, this study suggests a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patent citation patterns by reflect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technology fields to which each patent belongs. Four such factors are explored: technology cycle time, potential of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popularity of the technology field, and technological novelty. Based on the proposed model, we show how expected citation patterns can change as a result of different scenarios for technology field evolution. We conduct a case study of patents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healthcare industries to show citation patterns of patents across heterogeneous industries as well as those within an industry. Contributions to the innovation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investment decis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2.
高校专业硕士招生热,为何遭遇考生报考冷的困顿呢?高校热,主要是基于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由以培养学术人才为主向应用人才为主转变的需要。考生冷,主要是基于对专业学位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定位不清,培养条件与经验比较缺乏,师资总体水平不高,专业学位与职业或岗位任职资格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质量保证措施尚不完善,收费比较高等。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有一个认识和改革过程。  相似文献   
143.
对中国管理科学11种高影响因子期刊所记录的论文作者年龄数据进行了科学计量学研究。揭示了管理科学研究队伍年龄表现的数量特征:管理科学研究队伍年龄结构为青年峰的偏单峰分布,35岁以下的第一作者已占据半壁河山且保持稳定发展;学生作者(特别是博士生)是发表管理科学论文的重要群体,构成了中国管理科学队伍的年轻化趋势;二人和三人合作是我国管理科学领域主要的科学合作形式;青年-中老、青年-老年是居于主导的二人合作年龄结构,中年-青年-老年、青年-中年-青年是常见的三人合作年龄结构;师生之间的合作研究是最主要的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144.
在分析学术规范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梳理自然辩证法课程中学术规范教育的资源,并分析其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5.
统计分析了中华医学会第1-15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篇数、核心作者、高产单位、研究热点、研究水平等指标,探讨了医学信息学学术会议的地位、核心作者在本单位及学术界的作用及影响力,论文增长曲线变化原因以及研究热点的分布,以期为我国医学信息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6.
以《医学信息学杂志》和《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刊发论文的作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作者队伍基本情况。2种期刊论文的主要作者来自医学图书馆和医学信息研究机构,高产作者大多涉及医学图书信息学的多个研究方向,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其学术创造期一般持续20年,高产峰期约在10年左右;作者合作程度在逐年增强,但仍处较低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期刊是我国医学信息学界成果发布与学术交流最重要的论文刊发平台。  相似文献   
147.
知识管理学科知识流派划分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于作者共被引分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SSCI引文数据库中有关知识管理的论文进行分析,试图通过绘制知识地图来揭示知识管理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划分知识管理流派。通过分析,将知识管理划分为战略流派、过程流派、组织变革流派、应用流派和系统模型流派,并分析了流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8.
《情报科学》1998-2010年作者群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统计分析《情报科学》1998-2010年间的作者数量和合作发文情况,对高产作者队伍的地区机构分布、新老作者结构、高频发文等情况进一步深入探讨,并结合高产作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等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情报科学》13年间的核心作者进行测评。  相似文献   
149.
高原 《科教文汇》2011,(25):31-31,53
当今的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建立了完善的研究生资助体系。考察美国研究生资助机制,可以对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建设完善以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0.
课程设置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直接关系着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基对我国高水平大学建筑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分析,结合与美国建筑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进而找出我们课程设置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